-
随着全球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大气中的污染物含量逐渐增多。挥发性有机物(VOCs)作为臭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的重要前体物,极易发生光化学反应,形成光化学烟雾[1-3]。VOCs的排放不仅影响我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同时对排放企业职工及周边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损害。在2010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4]中,将VOCs列为继SO2、NO2和颗粒物之后拟重点防控的大气污染物。但由于VOCs种类繁多、来源复杂,因此,VOCs排放量及其地区和行业的分布是科学研究和决策支持都亟须的基本信息。2014年8月,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5](以下简称《排放清单指南》)。《排放清单指南》重点提出了VOCs排放源的分类方法、源排放量的计算方法、排放因子的取值等主要内容。
有机溶剂是一大类在生活和生产中广泛应用的有机化合物,它存在于涂料、黏合剂、油墨和清洁剂中,其主要的排放过程包括表面涂层、表面喷漆、印刷印染、清洗、农药喷洒等,主要成分包括脂肪烃、芳香烃、氢化烃、萜烯烃、卤代烃、醇、醛酸酯、乙二醇及其衍生物、酮、醛、醚缩醛、含氮有机物及含硫有机物等。工业有机溶剂由于具有挥发性,会产生大量VOCs,是我国城市VOCs的重要来源,大约占全国人为源VOCs排放总量的20%以上[6]。工业有机溶剂由于在使用中不参与化学反应,因此,废弃后保持了原有成分的物理性质。废有机溶剂自2008年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7]后,按照危险废物的管理要求执行,越来越受到环境管理部门的重视。
虽然有许多学者已经开展了关于有机溶剂释放VOCs的特征研究,但是目前已有研究重点为有机溶剂使用过程中排放VOCs的特征。郑俊[8]在对上海市典型工业区大气中VOCs及其来源分析中提出,有机溶剂的使用是城市中VOCs的主要来源之一。何家禧等[9]对深圳市工业用混合溶剂进行采样分析后发现,常用工业有机溶剂多含有可挥发成分,使用范围较广,且危害度较高。莫梓伟等[10]开展了北京市使用典型溶剂企业VOCs排放成分特征。田亮等[11]研究了典型有机溶剂使用行业VOCs成分谱及臭氧生成潜势。赵锐等[12]研究了成都市工业源重点VOCs排放行业排放清单及空间分布特征。陈浩等[13]对深圳市龙岗区工作场所有机溶剂成分进行了监测分析。王肖丽等[14]基于实地调研,提出了广东省工业VOC排放清单改进建议。同时,也有针对VOCs的排放系数的研究。余翔翔等[15]进行了温州市木质家具行业VOCs排放特征及排放系数研究。梁小明等[16]对基于原料类型及末端治理的典型溶剂使用源VOCs排放系数进行了研究。李建伟等[17]进行了VOCs无组织排放估算方法和控制标准初探研究。
但是,有机溶剂在废弃成为废有机溶剂后,仍然保持了强烈的挥发性。废有机溶剂主要的处置方式包括贮存、焚烧、再生利用、安全填埋以及水泥窑协同处置等方式[18]。以重庆市为例,每年有35.6%的废有机溶剂的处置方式为再生利用[19]。《排放清单指南》中仅列出了溶剂使用源排放因子,以计算溶剂使用过程中的排放源强,但是废有机溶剂在再生利用企业VOCs的排放情况鲜有报道[20-22],且当前研究的排放系数是由大量样本数量而得的经验值。因此,为了完善有机溶剂整个生命周期中VOCs的排放研究,本研究通过对废有机溶剂再生利用企业的调查分析,结合《排放清单指南》以及文献中提出的溶剂使用企业常见VOCs的成分,选取18种典型有机溶剂成分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正己烷、苯、甲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邻二甲苯、乙苯、苯乙烯、丙醛、甲醇、异丙醇、丙酮、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二氯甲烷、均二氯乙烷、三氯乙烯、四氯化碳。本研究建立VOCs排放估算模型,以计算各情景废有机溶剂再生利用企业VOCs排放系数的差异,最终提出在不同情景模式下减少VOCs排放的合理化建议。
废有机溶剂再生利用企业输转过程VOCs排放模型的建立
Establishment of VOCs emission model during the transfer process of waste organic solvent recycling enterprise
-
摘要: 为提出废有机溶剂再生利用过程中可挥发性有机物(VOCs)减排的合理化建议,通过建立3种废有机溶剂再生利用企业的VOCs排放模型,估算了18种常见废有机溶剂的排放系数。结果表明:排放系数的顺序为小型企业>中型企业>大型企业;小型再生利用企业的VOCs排放系数较高,为9.04~12.59 g·kg−1, 中型再生利用企业的VOCs排放系数为8.89~10.69 g·kg−1,大型再生利用企业的VOCs排放系数为0.09~3.04 g·kg−1。中、小型企业在装料管残留的环节排放系数最高;大型企业在装料过程排放系数最高;温度对VOCs的排放有影响,对大型企业影响较大。综合上述结果,建议小型企业采用密封管道输送物料且在进料与装料口加装VOCs吸收装置,大型企业的操作环境以及储罐保持在较低温度处。上述研究结果可以为VOCs排放控制提供参考。Abstract: In order to put forward a reasonable proposal for the reduction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 in the recycling and utilization process of waste organic solvents, the VOCs emission models were established to estimate the emission coefficients of 18 types of common waste organic solvents for three types of waste organic solvents recycling and utilization enterpris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mission coefficients were ordered as small enterprises> medium enterprises> large enterprises. The VOCs emission coefficients of small enterprises were high, ranging from 9.04 g·kg−1 to 12.59 g·kg−1. The VOCs emission coefficients of medium enterprises were 8.89~10.69 g·kg−1, and the VOCs emission coefficient of large enterprises were 0.09~3.04 g·kg−1.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had the highest emission coefficients in the out-tube residual liquid. Large enterprises had the highest emission coefficients in the charging process. Temperature had the effects on VOCs emissions, and had the greatest effect on large enterprises. It is suggested that small enterprises use sealed pipelines to transport materials and install VOCs absorption devices at the feeding and charging ports. The operating place and the storage tanks in large enterprises should be kept in low temperature. 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ontrol of VOCs emissions.
-
Key words:
- waste organic solvents /
- VOCs /
- recycling and utilization /
- emission model /
- pollutants reduction
-
表 1 3种废有机溶剂再生利用企业VOCs排放节点对比
Table 1. Comparison of VOCs emission nodes in three types of waste organic solvent utilization enterprises
VOCs排放节点 混装 卸料 进料 进料管残留 装料 装料管残留 小型企业 √ √ √ √ √ 中型企业 √ √ √ √ 大型企业 √ √ √ 注:“√”表示存在此排放点。 表 2 装载损耗计算中的饱和因子
Table 2. Saturation factor in load loss calculation
装载方式 装载容器 饱和因子 底部/液下 新桶罐或清洗后的桶罐 0.5 正常工况(普通)的桶罐 0.6 上次卸料采用蒸汽平衡装置 1.0 喷溅式 新桶罐或清洗后的桶罐 1.45 正常工况(普通)的桶罐 1.45 上次卸料采用蒸气平衡装置 1.0 注:数据来源于《VOCs污染源排查指南》。 表 3 18种物质蒸汽压
Table 3. Vapor Pressures of 18 types of substance
名称 25 ℃蒸
汽压/kPa名称 25 ℃蒸
汽压/kPa名称 25 ℃蒸
汽压/kPa苯乙烯 0.80 异丙醇 4.34 正己烷 20.17 邻二甲苯 0.88 三氯乙烯 9.91 乙酸乙酯 21.23 间二甲苯 1.11 均二氯乙烷 10.65 乙酸甲酯 28.46 对二甲苯 1.17 苯 12.69 丙酮 30.67 乙苯 1.27 四氯化碳 15.37 丙醛 42.46 甲苯 3.90 甲醇 16.85 二氯甲烷 58.12 注:数据来源于《化学化工物性数据手册》[25]。 表 4 挥发性有机物各类源排放系数的推荐值
Table 4. Recommended values of VOCs Emission coefficients from various sources
1级 2级 名称 排放系数/(g·kg−1) 工艺过程源 基础化学原料制造 乙烯 0.097 工艺过程源 基础化学原料制造 丙烯 0.111 工艺过程源 基础化学原料制造 丙烯腈 0.988 工艺过程源 基础化学原料制造 乙苯 0.1 工艺过程源 基础化学原料制造 丁二烯 139.74 工艺过程源 基础化学原料制造 苯乙烯 0.223 注:数据来源于《排放清单指南》。 -
[1] 王扶潘, 朱乔, 冯凝, 等. 深圳大气中VOCs的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10): 2449-2457. [2] NGUYEN K, DABDUB D. NOx and VOC control and its effects on the formation of aerosols[J]. Aeroso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2, 36(5): 560-572. doi: 10.1080/02786820252883801 [3] SHAO M, ZHANG Y, ZENG L, et al. Ground-level ozone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and the roles of VOC and NOx in its production[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09, 90(1): 512-518. doi: 10.1016/j.jenvman.2007.12.008 [4] 国务院办公厅. 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 国办发[2010]33号[Z]. 北京, 2010. [5] 环境保护部. 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试行): 公告 2014年 第55号[Z]. 北京, 2014. [6] WEI W, WANG S, CHATANI S, et al. Emission and speciation of non-methane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from anthropogenic sources in China[J].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08, 42: 4976-4988. doi: 10.1016/j.atmosenv.2008.02.044 [7] 环境保护部, 发展改革委.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部令第1号[Z]. 北京, 2016. [8] 郑俊. 上海市典型工业区大气中VOCs及其来源分析[J]. 上市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46(2): 298-303. [9] 何家禧, 周伟, 黄红英. 工业用混合有机溶剂挥发性化学组分分析[J]. 中国职业医学, 2013, 40(3): 256-257. [10] 莫梓伟, 陆思华, 李悦, 等. 北京市典型溶剂使用企业VOCs排放成分特征[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2): 374-380. [11] 田亮, 魏巍, 程水源, 等. 典型有机溶剂使用行业VOCs成分谱及臭氧生成潜势[J].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7, 7(1): 314-320. [12] 赵锐, 黄络萍, 程军, 等. 成都市工业源重点VOC排放行业排放清单及空间分布特征[J]. 环境科学学报, 2018, 38(4): 1358-1367. [13] 陈浩, 林艳发, 钟学情. 2011-2013年深圳市龙岗区工作场所有机溶剂成分监测分析[J]. 实用预防医学, 2013, 22(4): 474-476. doi: 10.3969/j.issn.1006-3110.2013.04.033 [14] 王肖丽, 金宇帆, 黄志炯, 等. 基于实地调研的广东省工业VOC排放清单改进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 2019, 39(4): 1113-1124. [15] 余翔翔, 杨畅, 赵崇业, 等. 温州市木质家具行业VOCs排放特征及排放系数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 2019, 29(24): 194-195. [16] 梁小明, 陈来国, 孙西勃, 等. 基于原料类型及末端治理的典型溶剂使用源VOCs排放系数[J]. 环境科学, 2019, 40(10): 4382-4394. [17] 李建伟, 刘新宇, 修光利. VOCs无组织排放估算方法和控制标准初探[J]. 化学世界, 2010(10): 632-634. doi: 10.3969/j.issn.0367-6358.2010.10.017 [18] 刘自力. 废气中有机溶剂的处理及回收[J]. 化学工程与设备, 2017(4): 221-222. [19] 牛茹轩, 高明, 蔡洪英, 等. 重庆市废有机溶剂产生特性[J]. 中国环境科学, 2019, 39(3): 1101-1108. doi: 10.3969/j.issn.1000-6923.2019.03.025 [20] 谢添, 杨文, 郭婷, 等. 化工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特征研究: 以天津化工企业为例[J].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50(3): 79-83. [21] 苏艳明. 石化工业储罐无组织排放VOCs的定量探讨[J]. 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 2018, 34(3): 56-60. doi: 10.3969/j.issn.1673-8659.2018.03.018 [22] 张秀青. 石化企业废气无组织排放源及排放量估算简介[J]. 装备环境工程, 2008, 5(5): 74-77. doi: 10.3969/j.issn.1672-9242.2008.05.020 [23] 生态环境部. 石化行业VOCs污染源排查工作指南: 环办[2015]104号[Z]. 北京, 2014. [24] 王卓. 石化企业VOCs检测及排放量核算研究[D]. 青岛: 中国石油大学, 2016. [25] 刘光启, 马连湘, 项曙光. 化学化工物性数据手册: 有机卷[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