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O-Y2O3/TS-1催化臭氧降解对苯二甲酸的机理

牛建瑞, 刘浩彬, 刘洁, 张亦媛, 张龙, 段二红, 李发堂. CuO-Y2O3/TS-1催化臭氧降解对苯二甲酸的机理[J]. 环境工程学报, 2019, 13(10): 2482-2489. doi: 10.12030/j.cjee.201812188
引用本文: 牛建瑞, 刘浩彬, 刘洁, 张亦媛, 张龙, 段二红, 李发堂. CuO-Y2O3/TS-1催化臭氧降解对苯二甲酸的机理[J]. 环境工程学报, 2019, 13(10): 2482-2489. doi: 10.12030/j.cjee.201812188
NIU Jianrui, LIU Haobin, LIU Jie, ZHANG Yiyuan, ZHANG Long, DUAN Erhong, LI Fatang. Mechanism of terephthalic acid degradation by CuO-Y2O3/TS-1 catalyzed ozone[J]. 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19, 13(10): 2482-2489. doi: 10.12030/j.cjee.201812188
Citation: NIU Jianrui, LIU Haobin, LIU Jie, ZHANG Yiyuan, ZHANG Long, DUAN Erhong, LI Fatang. Mechanism of terephthalic acid degradation by CuO-Y2O3/TS-1 catalyzed ozone[J]. 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19, 13(10): 2482-2489. doi: 10.12030/j.cjee.201812188

CuO-Y2O3/TS-1催化臭氧降解对苯二甲酸的机理

    作者简介: 牛建瑞(1987—),男,博士,讲师。研究方向:环境催化。E-mail:njrhepjs@163.com
    通讯作者: 段二红(1979—),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环境催化。E-mail:duan_eh@163.com
  •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1776059);教育部“蓝火计划”(惠州)产学研联合创新资金项目(CXZJHZ201717);五大平台开放基金课题(2018PT25);河北省教育厅青年基金资助项目(QN2019089);河北科技大学研究生创新资助项目
  • 中图分类号: X703.1

Mechanism of terephthalic acid degradation by CuO-Y2O3/TS-1 catalyzed ozone

    Corresponding author: DUAN Erhong, duan_eh@163.com
  • 摘要: 针对对苯二甲酸(TA)水污染问题,通过浸渍法制备CuO-Y2O3/TS-1催化剂,利用XRD、SEM、FT-IR、XRF等手段表征催化剂结构、形貌及骨架结构;构建非均相体系催化臭氧氧化降解对苯二甲酸(TA),考察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当Cu(NO3)2·3H2O和Y(NO3)3·6H2O浸渍液浓度均为0.5 mg·L−1、臭氧通入量为6.3 mg·min−1、催化剂投加量为1.0 g和pH=9.0时,反应30 min后,TA降解率高达99.8%。经5次循环后,TA降解率仍稳定在98.2%。进一步研究表明,CuO-Y2O3/TS-1催化臭氧降解TA实验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
  • 加载中
  • 图 1  实验装置

    Figure 1.  Experimental setup

    图 2  TS-1和CuO-Y2O3/TS-1的XRD图

    Figure 2.  XRD patterns of TS-1and CuO-Y2O3/TS-1

    图 3  TS-1和CuO-Y2O3/TS-1的SEM图及Cu∶Y=0.5∶0.5和Cu∶Y=1∶1的TEM图

    Figure 3.  SEM images of TS-1 and CuO-Y2O3/TS-1 and TEM images of Cu∶Y=0.5∶0.5 and Cu∶Y=1∶1

    图 4  TS-1和CuO-Y2O3/TS-1的FT-IR图

    Figure 4.  FT-IR spectra of TS-1 and CuO-Y2O3/TS-1

    图 5  单金属片与双金属催化剂催化降解TA的催化活性的比较

    Figure 5.  Comparison of catalytic activity of single metal sheet and bimetallic catalyst for TA catalytic degradation

    图 6  pH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Figure 6.  Effect of pH on catalytic activity

    图 7  不同比例的双金属催化剂活性

    Figure 7.  Activity of bimetallic catalysts withdifferent proportions

    图 8  反应动力学曲线

    Figure 8.  Reaction kinetic curves

    图 9  臭氧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分解示意图

    Figure 9.  Schematic diagram of adsorption and decomposition of ozone on the catalyst surface

    表 1  测试样品CuO-Y2O3/TS-1的BET参数

    Table 1.  BET parameters of CuO-Y2O3/TS-1 test sample

    测试样品比表面积/(m2·g–1)孔容/(mL·g–1)孔径/nm
    TS-1484.4580.3390.524
    CuO-Y2O3/TS-1(Cu∶Y=0.5 mol·L–1∶0.5 mol·L–1)489.2600.3170.545
    CuO-Y2O3/TS-1(Cu∶Y=1 mol·L–1∶1 mol·L–1)468.6010.3070.524
    测试样品比表面积/(m2·g–1)孔容/(mL·g–1)孔径/nm
    TS-1484.4580.3390.524
    CuO-Y2O3/TS-1(Cu∶Y=0.5 mol·L–1∶0.5 mol·L–1)489.2600.3170.545
    CuO-Y2O3/TS-1(Cu∶Y=1 mol·L–1∶1 mol·L–1)468.6010.3070.524
    下载: 导出CSV
  • [1] 马佳威, 雷玲, 钱枝茂, 等. 精对苯二甲酸生产废水处理及回用技术探讨[J]. 能源化工, 2015, 36(6): 37-41. doi: 10.3969/j.issn.1006-7906.2015.06.008
    [2] 张丽君, 丁大喜, 钱彦虎, 等. 精对苯二甲酸产品和方法标准的研究进展[J]. 化工进展, 2018, 37(6): 2445-2433.
    [3] 李玥, 胡奇, 高大文. 温度对一体式厌氧流化床膜生物反应器运行效能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 环境科学, 2018, 39(4): 1731-1738.
    [4] 沈万峰. 有机废水的好氧生物处理技术进展研究[J].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7(9): 105-106.
    [5] 杨忠林, 钟中, 韩萍芳, 等.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处理PTA废水及其相分离特性[J]. 生物加工过程, 2012, 10(6): 60-64. doi: 10.3969/j.issn.1672-3678.2012.06.013
    [6] 马凯丽, 李相昆, 张杰. 温度两级厌氧反应系统对精对苯二甲酸废水的处理[J]. 环境工程学报, 2018, 12(2): 482-487. doi: 10.12030/j.cjee.201707189
    [7] 王旺阳, 刘聪, 袁珮. 吸附法去除环境中多环芳烃的研究进展[J]. 化工进展, 2017, 36(1): 355-363.
    [8] 张家发, 白玲, 范浩军, 等. 超细纤维合成革碱减量废水中对苯二甲酸的分离提纯[J]. 中国皮革, 2016, 45(9): 29-34.
    [9] 李杨, 朱夔, 李晶蕊, 等. 采用臭氧催化氧化法深度处理石化污水[J]. 石化技术与应用, 2016, 34(5): 410-413. doi: 10.3969/j.issn.1009-0045.2016.05.014
    [10] 牛建瑞, 李文亚, 李宗泽, 等. Cu-Mn/Fe3O4@SiO2@KCC纳米催化剂制备及其催化臭氧化降解对苯二甲酸性能[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8, 18(6): 354-360. doi: 10.3969/j.issn.1671-1815.2018.06.058
    [11] 臧兴杰. 臭氧及同相催化臭氧化降解有机物的动力学研究[D]. 杭州: 浙江工业大学, 2009.
    [12] 刘梦, 戚秀芝, 张科亭, 等. 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法深度处理染料废水[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8, 40(5): 572-576.
    [13] 孙逊, 杨红红. 催化臭氧氧化工艺深度处理市政污水厂生化出水[J]. 中国给水排水, 2018, 34(1): 74-81.
    [14] 郭瑶, 梁娟, 闫浩, 等. 不同载体对催化臭氧氧化降解甲基橙的影响[J]. 环境工程, 2018, 36(4): 57-61.
    [15] 许珊珊, 林存旺, 丁亚磊, 等. MgO/活性炭催化臭氧化降解有机物的作用机制[J]. 环境科学, 2018, 39(2): 838-843.
    [16] LOPES R J G, PERDIGOTO M L N, FERREIRAR M Q. Tailored investig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heterogeneous(Mn, Cu)/TiO2 catalysts embedded within a ceria-based framework for the wet peroxide oxidation of hazardous pollutants[J].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2012, 117-118(3): 292-301.
    [17] 王宇轩, 王应军, 方明珠. 活性炭负载CuO催化过硫酸盐去除活性艳红X-3B染料[J]. 环境工程学报, 2016, 10(1): 230-236. doi: 10.12030/j.cjee.20160137
    [18] 张坤, 崔玉民, 张文保, 等. Y2O3/WO3光催化降解污水处理厂综合废水的研究[J]. 稀土, 2011, 32(1): 42-45. doi: 10.3969/j.issn.1004-0277.2011.01.009
    [19] 陈坦, 陈皓, 傅杰, 等. CuO/HZSM-5催化溴甲烷芳构化制备芳烃[J]. 化工学报, 2017, 68(6): 2344-2351.
    [20] SASIDHARAN M, BHAUMIK A. Catalytic oxidation of cyclic ethers to lactones over various titanosilicates[J]. 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A: Chemical, 2011, 338(1): 105-110.
    [21] 刘艳芳, 张智理, 许欢欢, 等. 连续流催化臭氧氧化污水处理厂尾水效能研究[J]. 给水排水, 2017, 43(4): 29-34. doi: 10.3969/j.issn.1002-8471.2017.04.006
    [22] 王清. 不同类型沸石分子筛的OH振动红外光谱研究[D]. 大连: 大连理工大学, 2011.
    [23] 朱荣秀. 胺类双官能团催化剂催化作用的理论研究[D]. 济南: 山东大学, 2007.
    [24] CHEN X, KUO D H, SARAGIH A D, et al. The effect of the Cu+/Cu2+ ratio on the redox reactions by nanoflower CuNiOS catalysts[J].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2018, 194: 105-115.
    [25] 刘莹, 何宏平, 吴德礼, 等. 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反应机制[J]. 化学进展, 2016, 28(7): 1112-1120.
    [26] 李磊, 倪晶晶. 臭氧氧化降解对苯二甲酸的试验研究[J]. 天津化工, 2008, 22(5): 51-54. doi: 10.3969/j.issn.1008-1267.2008.05.019
    [27] BING J, HU C, NIE Y, et al. Mechanism of catalytic ozonation in Fe2O3/Al2O3@SBA-15 aqueous suspension for destruction of ibuprofen[J].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2015, 49(3): 1690-1697.
    [28] IKHLAQ A, BROWN D R, KASPRZYK H B. Catalytic ozonation for the removal of organic contaminants in water on ZSM-5 zeolites[J].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2014, 154-155: 110-122. doi: 10.1016/j.apcatb.2014.02.010
    [29] 姚宁波, 李学艳, 李青松, 等. 超声联合过硫酸钠去除水中三氯生[J]. 环境工程学报, 2017, 11(6): 3439-3445. doi: 10.12030/j.cjee.201604063
    [30] NIU J R, QIAN H L, LIU J, et al. Process and mechanism of toluene oxidation using Cu1-yMn2CeyOx/sepiolite prepared by the co-precipitation method[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18, 357: 332-340. doi: 10.1016/j.jhazmat.2018.06.004
    [31] 王兵, 周鋆, 任宏洋, 等. MgO催化臭氧氧化降解苯酚机理研究[J]. 环境科学学报, 2016, 36(11): 4009-4016.
    [32] 李文姝. 过渡金属催化臭氧氧化的方法[J]. 居舍, 2018(1): 171.
    [33] 董清. 尖晶石催化臭氧去除水中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实验研究[D]. 哈尔滨: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3.
  • 加载中
图( 9) 表( 1)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158
  • HTML全文浏览数:  3158
  • PDF下载数:  52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8-12-27
  • 录用日期:  2019-05-22
  • 刊出日期:  2019-10-01

CuO-Y2O3/TS-1催化臭氧降解对苯二甲酸的机理

    通讯作者: 段二红(1979—),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环境催化。E-mail:duan_eh@163.com
    作者简介: 牛建瑞(1987—),男,博士,讲师。研究方向:环境催化。E-mail:njrhepjs@163.com
  • 1. 河北科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石家庄 050018
  • 2. 河北省污染防治生物技术实验室,石家庄 050018
  • 3. 河北科技大学理学院,石家庄 050018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1776059);教育部“蓝火计划”(惠州)产学研联合创新资金项目(CXZJHZ201717);五大平台开放基金课题(2018PT25);河北省教育厅青年基金资助项目(QN2019089);河北科技大学研究生创新资助项目

摘要: 针对对苯二甲酸(TA)水污染问题,通过浸渍法制备CuO-Y2O3/TS-1催化剂,利用XRD、SEM、FT-IR、XRF等手段表征催化剂结构、形貌及骨架结构;构建非均相体系催化臭氧氧化降解对苯二甲酸(TA),考察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当Cu(NO3)2·3H2O和Y(NO3)3·6H2O浸渍液浓度均为0.5 mg·L−1、臭氧通入量为6.3 mg·min−1、催化剂投加量为1.0 g和pH=9.0时,反应30 min后,TA降解率高达99.8%。经5次循环后,TA降解率仍稳定在98.2%。进一步研究表明,CuO-Y2O3/TS-1催化臭氧降解TA实验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

English Abstract

  • 对苯二甲酸(TA)是一种石油化工产品,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在自然条件下不易降解且具有累积效应[1-2]。目前,含TA废水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生化处理法和物化处理法,生化处理法有膜生物反应器法[3]、好氧生物法[4]以及厌氧生物法[5-6]等;物化处理法包括吸附法[7]、过滤分离法[8]以及催化臭氧氧化法[9]等。催化臭氧氧化法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操作简单、反应时间短、降解效果高和成本低等优点[10-15]。催化臭氧氧化法可将TA高效氧化,但在非均相条件下,活性组分易团聚,活性位点不能充分利用,严重制约了催化活性。而载体表面性质会影响活性组分的分散状态,因此,寻找新型载体材料非常重要。

    LOPES等[16]研究发现,(Mn,Cu)/TiO2-CeO2催化剂降解苯酚类污染物有很高的活性。王宇轩等[17]研究发现,CuO和活性炭催化过硫酸盐产生的${\rm{SO}}_4^{-} $·降解活性艳红X-3B燃料显示出较好的活性和重复利用性。张坤等[18]研究发现,Y2O3/WO3降解综合废水,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陈坦等[19]研究发现,CuO活性组分能很好地分散在HZSM-5载体上,达到提高芳烃收率的目的。SASIDHARAN等[20]研究发现,在H2O2水溶液作用下,TS-1与Ti-ZSM-22、Ti-β等硅酸盐相比,氧化醚生成内酯或羧酸实验性能最佳。刘艳芳等[21]研究发现,改变臭氧投加量和停留时间2个影响因素,优化Cu/Y-TS-1催化臭氧去除COD、DOC及NH3-N的效率,取得了较好的实验结果,但降解过程和降解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本实验采用浸渍法制备CuO-Y2O3/TS-1臭氧催化剂,以TA为研究对象,构建非均相催化体系,通过考察臭氧通量、单金属与双金属催化剂、不同比例浸渍液浓度及初始溶液pH等因素对降解TA效果的影响,深入探讨了催化剂的循环稳定性及催化臭氧降解TA机理。本研究通过制备CuO-Y2O3/TS-1,实现高效降解TA的目标,并详细论述了对降解TA的机理,为降解工业废水中TA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参考。

  • 硝酸钇(Y(NO3)3·6H2O)、硝酸铜(Cu(NO3)2·3H2O)、对苯二甲酸(TA)、碘化钾(KI)、无水乙醇均为分析纯;钛硅分子筛(TS-1);高纯氧气(O2,99.999%)。

  • 采用蒸馏水反复冲洗TS-1去除杂质,阴干24 h,得到催化剂载体。采用浸渍法配制不同比例的Cu(NO3)2·3H2O和Y(NO3)3·6H2O浸渍液(Cu∶Y=0.5∶0.5、Cu∶Y=0.5∶1、Cu∶Y=0.5∶2、Cu∶Y=1∶0.5、Cu∶Y=2∶0.5、Cu∶Y=1∶1),取2 g粒径为40~60目的TS-1,放至浸渍液中,在温度50 ℃和转速30 r·min−1条件下,浸渍24 h,过滤除去浸渍液,得到TS-1,在马弗炉中105 ℃下,干燥2 h,煅烧3 h得到目标催化剂(升温速率为3 ℃·min−1,温度设定为550 ℃)。

  • X-射线衍射仪(XRD)采用Rigaku-D/max-2400型衍射仪,其中X射线源为Cu靶的Kα射线,扫描角度为5°~90°。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AXIOS,荷兰)基于莫斯莱定律,以特征X射线为基础进行元素的定性、定量分析。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Bruker Tensor 27,德国)在DTGS检测器的光谱仪上记录FT-IR光谱,并用KBr颗粒测量样品。电子扫描电镜(SEM,S-4800-I,日本)测定催化剂外观形貌,电子加速3.0 kV,放大2×104倍。透射电子显微镜(TEM,JEM 2100,日本)测定催化剂结构。

  •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Shimadzu LC-10 VP,日本)在反应过程中以规则的时间间隔测量水溶液中TA组分的浓度。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氧气从气瓶进入臭氧发生器,在臭氧发生器产生臭氧,用气体流量计控制流量,使稳定的气流进入反应釜,反应后的尾气先通入废气吸收瓶,再排放到大气中。TA浓度为100 mg·L−1,臭氧通入量为6.3 mg·min−1,催化剂投加量为1.0 g,pH=9.0时,模拟废水量为250 mL。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TA组分的浓度,计算去除率。TA的去除率见式(1)。

    式中:y为TA去除率;c进气为进气口TA浓度,μg·mL−1c出气为进气口TA浓度,μg·mL−1

  • 1) XRD表征。图2为TS-1和CuO-Y2O3/TS-1的XRD图。从图2(a)图2(b)中可以得出,5个特征峰均是TS-1的峰且显示出较好的结晶度。图2(b)图2(a)相比,7.8°、8.8°、23.2°、23.8°和24.3°处的5个特征峰的峰强增大,表明CuO、Y2O3的引入能够提高TS-1的结晶度。而从图2(b)中未发现CuO的特征峰,表明Cu2+半径小于Y3+半径,CuO进入到Y2O3里面;在29.1°处存在Y2O3的峰(标准卡片号#79-1256),且对比图2(a)图2(b)发现峰向左偏移,由于CuO进入Y2O3里面,Cu2+与Y3+之间离子半径的差异很大,更多的氧进入Y2O3晶格中引起峰发生偏移。

    2) SEM和TEM表征。由图3可以看出,图3(a)图3(b)都有球状TS-1颗粒存在,图3(b)中TS-1负载CuO和Y2O3后,表面有一层涂层。由于CuO进入Y2O3内部,Y2O3负载到TS-1表面或内部,使TS-1晶格参数发生变化,晶粒生长过程中形貌结构也会发生差异,大量的晶粒形成紧密形貌结构的颗粒,表现出团聚现象。图3(c)~图3(f)均为CuO-Y2O3/TS-1的TEM图,从图3(d)图3(f)可以看出,CuO-Y2O3没有晶格条纹且以氧化物的形式吸附在TS-1表面。其中图3(f)相比于图3(d),吸附在TS-1表面的CuO-Y2O3密度增大。由表1可以看出,在不同负载比例情况下,比表面积、孔容和孔径都发生了变化。主要由于TS-1少量负载CuO-Y2O3,浸渍过程也相当于TS-1的水洗过程,会将孔道中一些溶解物质带出,焙烧过程将一些结构不稳定的孔道破坏,焙烧高温会将一些挥发分带走,导致孔径增加;同时,加入的CuO-Y2O3会负载到TS-1的表面和孔道内,催化剂负载CuO-Y2O3后,比表面积增大,孔容减少。当大量负载CuO-Y2O3时,过量加入CuO-Y2O3,会使颗粒变大进而堵塞孔道,孔容孔径会变小,TS-1表面出现活性组分团聚,表面积降低。

    3) FT-IR表征。图4为TS-1和CuO-Y2O3/TS-1的FT-IR图。可以看出,图4出峰位置相同,450、550、800、960、1 100、1 225 cm−1均为TS-1骨架特征峰[22],550 cm−1和1 225 cm−1附近的峰归属于TS-1,1 110 cm−1处的吸收峰是Si—O四面体的不对称伸缩特征峰,8 00 cm−1和450 cm−1附近的吸收峰是[SiO4]四面体的Si—O弯曲振动峰,960 cm−1吸收峰断定为Si—O—Ti键的伸缩振动峰。图4中CuO-Y2O3/TS-1在450~1 225 cm−1处吸收峰变小,而谱带并未发生位移,这是由于CuO和Y2O3负载到TS-1表面或内部造成的。而3 045 cm−1峰归属为分子筛内部的硅羟基,它能通过氢键合水分子,该峰的强弱表示分子筛的吸水能力[23],CuO-Y2O3/TS-1的吸水能力比TS-1要弱,降低水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从而提高抗中毒性。

  • 利用浸渍法制备催化剂,浸渍液浓度为0.5 mol·L−1,控制反应初始条件:pH为9.0,臭氧通量为3.6 mg·min−1,催化剂投加量为1.0 g。图5显示了TS-1负载金属催化剂降解TA的降解率。单独使用臭氧,催化降解效率较低,TS-1负载单金属催化剂的加入提高了降解效率,当反应时间为21 min时,CuO/TS-1的催化效率最高,降解率为91%。CuO-Y2O3/TS-1双金属催化剂降解TA的降解率最高,催化效率优于CuO/TS-1,9 min TA降解率为49%,21 min降解率为93%。活性顺序为CuO-Y2O3/TS-1>CuO/TS-1>Y2O3/TS-1>O3。钇负载TS-1上能提高Y2O3/TS-1的氧空位,从而提高臭氧降解TA的速率;铜负载TS-1上能提高CuO/TS-1的氧空位,Cu2+与臭氧反应,被还原成Cu+,Cu+与O2反应被氧化成Cu2+,Cu2+与Cu+之间相互转换,从而提高活性氧的迁移速率,显示出CuO/TS-1比Y2O3/TS-1降解TA的速率高[24]。CuO-Y2O3降解速率高的原因是CuO、Y2O3掺杂到TS-1内部,能提高TS-1的氧空位,反应的活性位点为Cu2+,Cu2+与Cu+之间相互转换,进一步提高了反应速率,晶格氧失去电子被氧化成氧气,原晶格氧变成氧空穴,富氧状态下,氧空穴被还原成晶格氧,氧空穴与晶格氧循环转变是催化还原的关键步骤[25]。氧在反应过程中起2个作用:1)促进氧迁移,提高反应速率;2)促进Cu2+与Cu+之间相互转换,提高反应效率。

    图6所示,在pH = 9.0时,TA降解率最高。臭氧氧化属于自由基反应,反应[26-28]见式(2)~式(6)。

    碱性介质反应见式(7)~式(10)。

    臭氧在弱碱性条件下,易产生·HO2和·OH等活性自由基。·OH氧化能力比臭氧高,更易攻击有机分子,形成中间体和自由基,从而提高臭氧氧化的效率。臭氧与废水中的OH反应,产生·OH,再氧化有机废水。

    图7可以看出,不同浓度比例Cu(NO3)2·H2O和Y(NO3)3·6H2O负载到TS-1上,对TA降解效率顺序为Cu∶Y(0.5∶0.5)>Cu∶Y(1∶1)>Cu∶Y(0.5∶2)>Cu∶Y(2∶0.5)>Cu∶Y(1∶0.5)>Cu∶Y(0.5∶1)。Cu与Y都是过渡金属,加入后可以提高TS-1的氧空位,Cu2+与Cu+之间相互转换,从而提高氧化还原速率;Cu∶Y=0.5∶0.5时,CuO与Y2O3摩尔比最大为19.58,氧空位、Cu2+与Cu+之间相互转换速率与其内部空间表面积达到最优,从而对TA降解效率达到最高。

    催化剂活性和寿命是反映催化剂性能的重要指标。催化剂用去离子水及无水乙醇交替洗涤,50 ℃烘干,以备下一次循环使用。在最优条件下,对催化剂进行寿命研究,统计5次循环实验结果。结果表明,模拟废液中的TA的去除率由99.8%降低到了98.2%,去除率降低1.6%左右,表明该催化剂活性稳定性良好。

  • 温度、pH、催化剂投加量保持不变,在实验中,有3种不同的臭氧通量,实验结果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反应动力学曲线见图8。线性方程的表达式[29]见式(11)。

    式中:Kt为表观反应速率常数;c0为初始浓度,mg·L−1ct为瞬时浓度,mg·L−1

    图8所示,臭氧通量对催化剂降解TA的顺序为6.3 mg·min−1>3.6 mg·min−1>1.5 mg·min−1。在3种臭氧通量情况下,通量为6.3 mg·min−1时,催化剂降解TA最好。由于TS-1负载过渡金属,提高的氧空位是一定的,臭氧量影响Cu2+与Cu+之间相互转换速率,当臭氧通量在6.3 mg·min−1时,氧空位、Cu2+与Cu+之间相互转换速率达到最优。各曲线的可决系数接近于1,3组均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同时,随着臭氧通量的增加,反应速率常数从0.039 2增加到0.133 7,这说明臭氧浓度的增大加速了TS-1分子筛臭氧催化氧化处理模拟对TA废水的反应速率。

  • 根据XRD、SEM、FT-IR和XRF等的表征结果,可推测催化臭氧降解TA机理。分析催化剂表面吸附的表面羟基与水中臭氧发生相互作用,可推测出催化剂活性位点吸附水中的水分子,使其分解为H+和OH,形成表面羟基结构。水中溶解的臭氧分子会由于吸附等原因与催化剂表面的羟基相连,形成一个五元环的结构,催化剂表面的Cu2+离子通过表面羟基结构传递电子到五元环中,破坏五元环结构,使之分解为·HO2和·O2 2种活性物质,这2种活性物质会引发链式反应,诱发产生具有更强氧化性能的·OH,同时Cu2+得到电子,转化为Cu+离子。催化剂恢复活性过程是由于Cu+还原催化剂中的晶格氧,氧化为Cu2+,被还原的晶格氧被消耗,产生的氧空位则会由水中的活性物质补充进来,整个反应过程的机理[30-33]图9

  • 1)本研究采用浸渍法制备CuO-Y2O3/TS-1催化剂,通过构建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降解TA(100 mg·L−1)体系考察其催化性能。与单金属催化剂及单独臭氧反应相比,催化臭氧降解TA具有明显优势。

    2)当选择Cu(NO3)2·3H2O和Y(NO3)3·6H2O浸渍液浓度均为0.5 mol·L−1、浸渍时间为24 h、焙烧温度为550 ℃、焙烧时间为2h时,制备得到的催化剂催化效果最好。臭氧通入量为6.3 mg·min−1、催化剂投加量为1.0 g、pH=9.0时,反应30 min,TA降解率高达99.8%。经5次重复实验后,TA去除率仍然保持在98.2%,表明催化剂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3)通过对催化臭氧降解机理分析,在CuO-Y2O3/TS-1催化臭氧氧化反应过程中,铜和钇的加入能增加氧空穴。同时Cu2+和Cu+之间相互转化可促进氧的迁移速率,从而能快速生成小分子物质、H2O和CO2,大大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能。

    4)催化臭氧化处理TA实验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

参考文献 (33)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