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令军, 王英, 李金香, 等. 2000~2010北京大气重污染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1): 23-30.
|
[2] |
桂海林, 江琪, 康志明, 等. 2016年冬季北京地区一次重污染天气过程边界层特征[J]. 中国环境科学, 2019, 39(7): 53-61.
|
[3] |
李瑞, 李清, 徐健, 等. 秋冬季区域性大气污染过程对长三角北部典型城市的影响[J]. 环境科学, 2020, 41(4): 11-25.
|
[4] |
国务院.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R]. 北京: 国务院, 2013.
|
[5] |
张朝能, 胡冰. 空气质量预报方法综述[J]. 云南环境科学, 2003, 22(2): 55 − 57.
|
[6] |
朱玉强. 几种空气质量预报方法的预报效果对比分析[J]. 气象, 2004(10): 30 − 33. doi: 10.3969/j.issn.1000-0526.2004.10.007
|
[7] |
王扬锋, 马雁军, 权维俊, 等. 东北区域空气质量数值预报模式应用研究进展[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20, 36(6): 130 − 136. doi: 10.3969/j.issn.1673-503X.2020.06.016
|
[8] |
姜有山, 陈飞, 班欣, 等. 连云港市城市空气质量预报方法研究[J]. 气象科学, 2007(2): 220 − 225. doi: 10.3969/j.issn.1009-0827.2007.02.015
|
[9] |
王庆梅, 张雪, 梅韩光. 兰州市大气污染特征与污染预报技术研究[J]. 中国环境监测, 2008(3): 56 − 62. doi: 10.3969/j.issn.1002-6002.2008.03.015
|
[10] |
徐大海, 朱蓉. 大气平流扩散的箱格预报模型与污染潜势指数预报[J]. 应用气象学报, 2000, 11(1): 1 − 12. doi: 10.3969/j.issn.1001-7313.2000.01.001
|
[11] |
李沫. 乌鲁木齐市空气质量多模式预报预警体系建设与应用[J]. 新疆环境保护, 2020, 42(2): 24 − 27. doi: 10.3969/j.issn.1008-2301.2020.02.005
|
[12] |
江峰琴, 杨雪, 王晨波, 等. 江苏省区域空气质量多模式预报预警系统研究与设计[J]. 环境监控与预警, 2015, 7(2): 4-7.
|
[13] |
马琳, 魏巍, 张稳定. 2016年秋季新乡市空气质量模式预报效果评估[J]. 中国环境监测, 2017, 33(5): 89-94.
|
[14] |
环境保护部,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S].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2.
|
[15] |
环境保护部. 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 HJ633—2012[S].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2.
|
[16] |
环境保护部. 环境空气质量技术评价规范(试行) : HJ 663—2013[S].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3.
|
[17] |
黄晓波, 殷晓鸿, 黄志炯, 等. 不同模式对珠三角地区细颗粒物污染模拟效果对比评估[J]. 环境科学学报, 2016, 36(10): 4 − 13.
|
[18] |
季冕, 尚晶晶, 张稳定. NAQPMS模型预报合肥、蚌埠和芜湖空气质量的效果评估[J].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8, 28(5): 62 − 66.
|
[19] |
BOYLAN J W, RUSSELL A G. PM and light extinction model performance metrics, goals, and criteria for three-dimensional air quality models[J].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2006, 40(26): 4946-4959.
|
[20] |
李建军. 环境空气质量预报成效评估方法技术指南[M]. 北京: 中国环境出版集团, 2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