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闫克平, 李树然, 冯卫强,等.高电压环境工程应用研究关键技术问题分析及展望[J].高电压技术, 2015, 41(8):2528-2544
|
[2] |
肖创英.促进燃煤电厂烟尘超低排放[J].科技导报, 2014, 32(33):12-12
|
[3] |
陈建阁, 王杰, 吴付祥.交流耦合式电荷感应法粉尘浓度检测技术研究[J].环境工程, 2014, 32(4):131-134
|
[4] |
马洪金, 徐建元, 王仕龙,等.燃煤电厂电除尘PM 10和PM 2.5的排放控制VI:以75 t·h-1 工业锅炉为例分析讨论电除尘的运行(嘉兴协鑫环保热电分析)[J].科技导报, 2015, 33(18):20-22
|
[5] |
马元坤, 秦松, 陈亮,等.燃煤电厂电除尘PM 10和PM 2.5的排放控制V:以660 MW机组为例分析讨论高压电源运行优化[J].科技导报, 2015, 33(6):69-72
|
[6] |
沈欣军, 郑钦臻, 宁致远,等.燃煤电厂电除尘PM10和PM2.5的排放控制Ⅳ:采用二维PIV除尘[J].科技导报, 2014, 32(33):43-50
|
[7] |
王仕龙.燃煤电厂电除尘PM 10和PM 2.5的排放控制Ⅱ:电除尘电源改造与PM 10和PM 2.5的排放(以660 MW机组为例)[J].科技导报, 2014, 32(33):34-38
|
[8] |
王仕龙, 陈英, 韩平,等.燃煤电厂电除尘PM 10和PM 2.5的排放控制Ⅲ:电除尘电源及小分区改造与PM 10和PM 2.5的排放(以4×330 MW机组为例)[J].科技导报, 2014, 32(33):39-42
|
[9] |
王仕龙, 陈英, 韩平,等.燃煤电厂电除尘PM 10和PM 2.5的排放控制I:电除尘选型及工业应用[J].科技导报, 2014, 32(33):23-33
|
[10] |
王强, 杨凯.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CEMS监测技术及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5
|
[11] |
李霖峰, 张雷, 董磊,等.光后向散射法测烟尘浓度的实验研究[J].光子学报, 2006, 35(6):915-918
|
[12] |
王式民, 陆勇.前向小角光散射法测量颗粒平均尺寸[J].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 43(5):691-696
|
[13] |
罗超, 黄齐顺, 查智明,等.基于微电荷法的烟气颗粒物浓度检测技术及其应用[J].电力科技与环保, 2014, (4):16-19
|
[14] |
施建兵, 江建军.β射线法测定PM10不确定度的评定[J].污染防治技术, 2010, 23(5):91-92
|
[15] |
张予燕.β射线法与振荡天平法测定环境中PM10的对比分析[J].仪器仪表与分析监测, 2006(1):45-46
|
[16] |
张玉钧, 刘文清, 郑朝晖,等.大气中可吸入粉尘(PM10) β射线法测量的理论与数据处理[J].量子电子学报, 2001, 18(1):75-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