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静电-旋流耦合除雾器的分离性能

袁惠新, 姜水林, 付双成, 周发戚, 朱星茼.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静电-旋流耦合除雾器的分离性能[J]. 环境工程学报, 2021, 15(2): 643-649. doi: 10.12030/j.cjee.202004085
引用本文: 袁惠新, 姜水林, 付双成, 周发戚, 朱星茼.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静电-旋流耦合除雾器的分离性能[J]. 环境工程学报, 2021, 15(2): 643-649. doi: 10.12030/j.cjee.202004085
YUAN Huixin, JIANG Shuilin, FU Shuangcheng, ZHOU Faqi, ZHU Xingtong. Analyze the separation performance of electrostatic-cyclonic coupling demister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J]. 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21, 15(2): 643-649. doi: 10.12030/j.cjee.202004085
Citation: YUAN Huixin, JIANG Shuilin, FU Shuangcheng, ZHOU Faqi, ZHU Xingtong. Analyze the separation performance of electrostatic-cyclonic coupling demister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J]. 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21, 15(2): 643-649. doi: 10.12030/j.cjee.202004085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静电-旋流耦合除雾器的分离性能

    作者简介: 袁惠新(1957—),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多相流与机械分离净化技术与设备。E-mail:yuanhuixin2000@126.com
    通讯作者:  ; 
  •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1676031);江苏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19KJB530003)
  • 中图分类号: X701.2

Analyze the separation performance of electrostatic-cyclonic coupling demister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

    Corresponding author: YUAN Huixin, yuanhuixin2000@126.com
  • 摘要: 化工、冶金、电镀、纺织、机械制造和建材等行业均存在不同程度水雾、酸雾或油雾等污染。因此,除雾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为克服旋流除雾器对5 μm粒径以下颗粒去除效率低的问题,提升分离效率,将离心分离和静电分离有机结合,耦合静电除雾器与旋流除雾器形成直径为100 mm的静电-旋流除雾器。利用Fluent流体仿真软件对静电-旋流除雾器进行数值模拟,在用压力降实验验证了数值模拟可靠性的基础上,研究了入口速度、电压及雾滴粒径对除雾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静电-旋流除雾器的最佳入口速度为8~12 m·s−1,最佳工作电压为60 kV;静电-旋流除雾器的除雾效率显著高于普通旋流除雾器,且对于3 μm以下雾滴的分离效率提升明显。
  • 加载中
  • 图 1  静电-旋流除雾器结构

    Figure 1.  Sketch of an electrostatic-cyclone demister

    图 2  处理量与压力降关系图

    Figure 2.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cessing volume and pressure drop

    图 3  不同入口速度在各电压下的除雾效率(雾滴粒径为5 μm)

    Figure 3.  Demisting efficiency of different inlet speeds at various voltages (fog droplet size 5 μm)

    图 4  不同电压下电场强度分布图

    Figure 4.  Electric field intensity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voltages

    图 5  不同粒径雾滴在各电压下的去除率

    Figure 5.  Removal rates of droplets of different particle sizes at various voltages

  • [1] 周广强, 陈敏, 彭丽. 雾霾科学监测及其健康影响[J]. 科学, 2013, 65(4): 56-59.
    [2] 林祖涵. 静电除雾技术在燃煤电厂的应用[J]. 华电技术, 2011, 33(1): 65-68. doi: 10.3969/j.issn.1674-1951.2011.01.022
    [3] 蒯继玺. 脱硫塔高效除雾技术的研究[D]. 北京: 华北电力大学, 2014.
    [4] 赵东. 水力旋流器发展概况及趋势[J]. 矿业工程, 2007, 5(4): 15-16. doi: 10.3969/j.issn.1671-8550.2007.04.008
    [5] 孙士勇. 湿式静电除雾器在催化裂化装置上的应用[J]. 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 2019, 35(1): 47-51. doi: 10.3969/j.issn.1673-8659.2019.01.014
    [6] 卢林杰. 静电除雾器[J]. 日用化学工业, 2001, 31(4): 49-51.
    [7] 李艳. 高温静电除尘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D]. 杭州: 浙江大学, 2015.
    [8] 王福军. 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 CFD软件原理与应用[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9] CHUN Y N, CHANG J S, BEREZIN A A, et al. Numerical modeling of near corona wire electrohydrodynamic flow in a wire-plate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J]. IEEE Transactions on Dielectrics and Electrical Insulation, 2007, 14(1): 119-124. doi: 10.1109/TDEI.2007.302879
    [10] SCHMID H J, STOLZ S, BUGGISCH H. On the modelling of the electro-hydrodynamic flow field in electrostatic precipitators[J]. Flow Turbulence & Combustion, 2002, 68(1): 63-89.
    [11] 宋振宇. 核电站汽水分离器分离特性的数值研究[D]. 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7.
    [12] LEONARD G L, MITCHNER M, SELF S A. Experimental study of the effect of turbulent diffusion on precipitator efficiency[J]. Journal of Aerosol Science, 1982, 13(4): 271-284. doi: 10.1016/0021-8502(82)90030-1
    [13] 顾亚川. 新型双涡旋极板电除尘器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D]. 镇江: 江苏大学, 2016.
    [14] 李海英, 多鹏, 王茹, 等. 静电除尘器内细微尘涡流现象的数值模拟[J]. 环境工程学报, 2017, 11(7): 4140-4148. doi: 10.12030/j.cjee.201605172
    [15] 金向红, 金有海, 王振波, 等. 气液旋流分离器排气管结构试验[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32(2): 114-119.
    [16] 钱付平. 静电旋风分离器结构优化[D]. 青岛: 青岛理工大学, 2003.
  • 加载中
图( 5)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889
  • HTML全文浏览数:  3889
  • PDF下载数:  55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0-04-16
  • 录用日期:  2020-10-02
  • 刊出日期:  2021-02-10
袁惠新, 姜水林, 付双成, 周发戚, 朱星茼.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静电-旋流耦合除雾器的分离性能[J]. 环境工程学报, 2021, 15(2): 643-649. doi: 10.12030/j.cjee.202004085
引用本文: 袁惠新, 姜水林, 付双成, 周发戚, 朱星茼.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静电-旋流耦合除雾器的分离性能[J]. 环境工程学报, 2021, 15(2): 643-649. doi: 10.12030/j.cjee.202004085
YUAN Huixin, JIANG Shuilin, FU Shuangcheng, ZHOU Faqi, ZHU Xingtong. Analyze the separation performance of electrostatic-cyclonic coupling demister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J]. 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21, 15(2): 643-649. doi: 10.12030/j.cjee.202004085
Citation: YUAN Huixin, JIANG Shuilin, FU Shuangcheng, ZHOU Faqi, ZHU Xingtong. Analyze the separation performance of electrostatic-cyclonic coupling demister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method[J]. 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21, 15(2): 643-649. doi: 10.12030/j.cjee.202004085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静电-旋流耦合除雾器的分离性能

    通讯作者:  ; 
    作者简介: 袁惠新(1957—),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多相流与机械分离净化技术与设备。E-mail:yuanhuixin2000@126.com
  • 1. 常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常州 213000
  • 2. 江苏省绿色过程装备重点实验室,常州 213164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1676031);江苏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19KJB530003)

摘要: 化工、冶金、电镀、纺织、机械制造和建材等行业均存在不同程度水雾、酸雾或油雾等污染。因此,除雾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为克服旋流除雾器对5 μm粒径以下颗粒去除效率低的问题,提升分离效率,将离心分离和静电分离有机结合,耦合静电除雾器与旋流除雾器形成直径为100 mm的静电-旋流除雾器。利用Fluent流体仿真软件对静电-旋流除雾器进行数值模拟,在用压力降实验验证了数值模拟可靠性的基础上,研究了入口速度、电压及雾滴粒径对除雾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静电-旋流除雾器的最佳入口速度为8~12 m·s−1,最佳工作电压为60 kV;静电-旋流除雾器的除雾效率显著高于普通旋流除雾器,且对于3 μm以下雾滴的分离效率提升明显。

English Abstract

  • 化工、电厂、石油、冶金、机械、轻纺、食品等工业生产过程中易产生水雾、酸雾或油雾等气态污染物。雾气本身所含污染物质与空气中杂质混合后,密度增大,很难扩散,会对大气环境造成极大影响。上述污染物若与二氧化硫混合形成酸雾、与氯气水解形成盐酸烟雾,还会对人群健康造成更大危害[1]。因此,应在工业生产中,选择性能和运行皆可靠的除雾设备,以减少此类气态污染物的排放[2]

    旋流器因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分离效率高等优点广泛地应用于各个工业部门,一般可以分离粒径为1~10 μm的颗粒。其中,对于5~10 μm以上的颗粒,其分离效率较高[3-4];当液滴粒径小于5 μm时,其分离效率较低。而静电除雾器则利用静电作用实现带电荷的颗粒分离,对于5 μm以下的颗粒也有很好的捕捉效果。因此,若将旋流除雾与静电除雾结合起来,可形成静电-旋流耦合分离器并应用到除雾中。与静电除雾器相比,耦合设备占地面积小、成本更低、效率更高;与旋流除雾器相比,耦合设备中有高压静电场,解决了旋流除雾器不利于捕集微细粉尘(粒径小于5 μm)的弊端,除雾效率更高。因此,静电-旋流耦合除雾器适用于中小型工业及民用锅炉、建材、冶金、化工等行业的污染治理和物料回收。

    旋流除雾器的入口风速越大,产生离心力越大,分离效率则更高,一般为12~25 m·s−1;然而,为保证雾滴有足够时间停留以获得足量电荷,提高静电力的作用,故静电除雾器的风速选择较低,一般在2 m·s−1以下;另外,雾滴荷电量还与雾滴粒径、电压大小有关。因此,选择合适的入口风速及工作电压是保证静电-旋流耦合除雾器高效工作的关键。本研究通过选择不同粒径的雾滴及不同的工作电压,考察不同入口风速下的除雾效率,以期获得对不同粒径雾气的最优入口风速和工作电压,为静电-旋流耦合除雾器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 静电-旋流耦合除雾器中的电场是在电极棒(阴极)和雾滴收集面(阳极)之间。当放电极接入高压电源,收集面接地,两极之间会形成强大电场。当雾气进入静电除雾器内后,大量空气分子被电离,产生负离子,这些负离子向收集面运动[5]。静电-旋流耦合除雾器的结构及主要尺寸如图1所示。其中,筒体直径D为100 mm;溢流口直径D0为50 mm;底流口直径Du为20 mm;旋流器高度L为488 mm;筒体长度Ls为200 mm;溢流口插入深度L0为122 mm;物料入口为50 mm×25 mm的长方形。

    静电-旋流耦合除雾器的除雾原理是:首先,雾滴在运动过程中会带上电荷,并在电场力作用下向收集面运动[6],形成液膜,最后在重力作用下从底流口排出;同时,根据旋流器的工作原理,当雾滴从入口切向进入旋流器后,在里面形成旋转流场,在旋流离心力的作用下向壁面运动;由于该离心力的方向与前述电场力的方向一致,故雾状颗粒同时受到双重力的作用,从而加速向收集面的迁移。

  • 本模拟采用的Fluent流体仿真软件,应用范围极广,但该软件没有静电场模块。为准确描述静电场和流场耦合对颗粒分离的影响,使模拟更加完整,用文献[7]给出部分代码编写UDF来模拟静电场[8]。流体流动遵守能量守恒方程、热力学第二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和质量守恒定律等物理学规律。电除雾器内流体中含有大量电荷,流体本身也会受到电场力的作用,故电除雾器内的流场也被称为电流场,可用RNG k-ε湍流模型进行有效求解[9-10]。RNG k-ε模型由瞬态N-S方程推导而来,与标准k-ε模型相比,RNG k-ε模型更适用于存在强流线弯、漩涡和旋转的流场计算[11]k方程和ε方程分别见式(1)和式(2)。通过修改湍流黏度来修正湍流受主流场旋转和漩涡的影响,如式(3)所示。

    式中:$ {C}_{1\varepsilon } $为默认常量,$ {C}_{1\varepsilon } $=1.42;$ {C}_{2\varepsilon } $为默认常量,$ {C}_{2\varepsilon } $=1.68;${C}_{3\varepsilon } $为默认常量,${C}_{3\varepsilon }={\rm{tanh}}\dfrac{v_{\rm{s}}}{u_{\rm{s}}} $${v_{\rm{s}}} $为流体与重力方向平行的速度分量,${u_{\rm{s}}} $为流体与重力方向垂直的速度分量;$ {\alpha }_{k} $k方程的湍流,Pr$ {\alpha }_{k} $≈1.393;$ {\alpha }_{\varepsilon } $ε方程的湍流Pr$ {\mathrm{\alpha }}_{\mathrm{\varepsilon }} $≈1.393;$ {\mu }_{{\rm{eff}}} $为有效动力黏度,$ \; {\mu }_{{\rm{eff}}} $=$\mu +\mathrm{\rho }{C}_{\mu }\dfrac{{k}^{2}}{\varepsilon },\;\; {C}_{\mu }$=0.084 5 kg·(m·s)−1$ {R}_{\varepsilon } $ε方程中的附议项,kg·(m·s2)−1Gk为由平均速度梯度产生的湍流动能,kg·(m·s2)−1YM为可压缩湍流脉动膨胀对总耗散率贡献;Gb为由浮力产生的湍流动能,kg·(m·s2)−1SkSε为自定义量。

    式中:$ \varOmega $为特征旋转量;$ {\mu }_{t0} $为未修正湍流黏度,kg·(m·s)−1$ {\alpha }_{s} $为常数,$ {\alpha }_{s} $=0.07。

    采用DPM模型双向耦合计算静电-旋流除雾器内的两相流动:用近壁面函数考虑雾滴和壁面作用;用随机游走模型考虑液滴在湍流中的扩散现象;用动态曳力模型考虑雾滴在流场中的变形而引起的曳力变化。

  • 空间电荷影响下的电场分布可由泊松方程(式(4))和电流连续性方程[12](式(5))来描述。

    式中:E为电场强度,V·m−1$ {\rho }_{i} $为空间电荷密度,C·m−3$ {\varepsilon }_{0} $为气体介电常数,ε0=8.85×10−12 C2·(N·m2)−1

    式中:j为总电流密度,A·m−2$ {j}_{{\rm{p}}} $为带电尘粒电流密度,A·m−2$ {j}_{i} $为离子电流密度,A·m−2

    假设电晕放电稳定,电流连续性方程见式(6)。联立式(4)和式(6)求解电场强度分布。而Fluent中没有电场物理模型,故必须通过用户自定义函数加载电场的作用。

  • 在静电旋流除雾过程中,由于电晕放电系统中分布了大量荷电离子,雾滴进入后在电场作用及扩散作用下会荷电,因此,除了电场力,雾滴还会受到流体曳力及重力的作用[13]。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得颗粒的运动方程见式(7)。

    式中:${C}_{{\rm{D}}}$为曳力系数;$ \mu $为气体黏度,Pa·s;$ \;{\rho }_{\rm{p}} $为雾滴密度,kg·m−3dp为雾滴直径,m;$ {Re}_{\rm{p}} $为相对雷诺数;$ {u}_{\rm{p}} $为雾滴速度,m·s−1u为流体运动速度,m·s−1ρ为流体密度,kg·m−3q为带电离子单位荷电量,C;E为电场强度,V·m−1

  • 雾滴荷电分为电场荷电和扩散荷电2种方式。其中,电场荷电指离子在电场力作用下和雾滴碰撞,使得雾滴荷电;扩散荷电指离子的扩散使得雾滴荷电。直径小于0.15 μm的雾滴荷电以扩散荷电为主;大于0.5 μm的雾滴主要为电场荷电。本研究中涉及的雾滴粒径大都大于1 μm,故仅考虑电场荷电[14]。雾滴荷电方程见式(8)。模型中的电场力通过电场强度与颗粒带电量的乘积计算得到,算式将通过自定义UDF来实现。

    式中:dp为雾滴直径,m;${\varepsilon }_{{\rm{r}}}$为相对介电常数,εr=1.000 590;$ {\varepsilon }_{0} $为真空介电常数,ε0=8.85×10−12 C2·(N·m2)−1$ {E}_{0} $为荷电电场强度,V·m−1

  • 压力降又称压力损失,是衡量旋流器消耗能量大小的技术经济指标。旋流器本身没有动力设备,流体通过入口速度在旋流器中获得离心力,然后通过消耗流体压力获得能量以实现分离。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压力降越低,旋流器能量损失就越低。实验中溢流口的压力等于大气压,故压力降即为入口压力表压。通过对比实验与模拟计算分别得到的压力降,可间接验证模拟的可靠性。由图2可知,压力降会随着处理量的增大而增大,且模拟曲线与实验曲线变化趋势一致,说明模拟具有一定可靠性。

  • 图3可知,在不同电压下,入口速度对除雾效率的影响不同,主要分为2个阶段。当电场电压小于20 kV时,静电旋流器除雾效率会随着入口速度的增加而增加。这是由于当施加电场电压小于20 kV时,电晕极未达到电晕电压、或是由于电压较小导致电场力较小,故静电力的影响很小,此时主要的分离作用为离心分离,与普通旋流器的入口速度对除雾效率的影响规律一致。金向红等[15]对气液旋流分离器的研究中发现,当入口风速达到一定值后,分离效率会下降。其主要原因包括以下3个方面:1)随着进口流速的增加,进口与气体出口间的短路流不断增强,部分未被分离的液滴随短路流进入溢流管,使得分离效率下降;2)随着流速的增加,旋流强度也会增强,原旋流器内壁面的液体表面会出现一定的湍流扩散,产生气雾夹带现象,部分雾滴进入旋流器内旋流,会随着溢流口排出,使得分离效率降低;3)随着流速的增大,旋流器内的湍流强度增加,在强旋湍流作用下液滴发生破碎现象,使分离难度增加。

    当电场电压大于20 kV时(见图3),除雾效率随入口速度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入口速度为10 m·s−1时呈现“拐点”。与普通旋流器不同的是,这个“拐点”是由静电力的影响所造成。当入口风速较低时,离心力的除雾作用较小,静电力的除雾作用较大,但两种力综合作用下的总除雾效率仍然较低;当入口风速达到10 m·s−1时,2种作用的综合效果达到最佳,能保持较高的除雾效率;而当入口风速继续增大时,离心力增强,但雾滴在旋流器内停留时间减少,荷电效果不佳,此时主要作用为离心分离,静电除雾作用减小,两者综合作用下的除雾效率有所下降。因此,入口速度的大小决定了雾滴所受离心力的大小,也决定了雾滴在旋流器中的停留时间,从而决定了雾滴所受电场力的大小。

    综上所述,为了获得较高的除雾效率,应保证离心力与电场力对除雾效果的综合作用,选择合适的入口速度。从模拟结果看,本静电-旋流耦合除雾器的最佳入口速度为8~12 m·s−1

  • 在静电-旋流耦合除雾器中,影响电场力最主要的因素是电压。由图4可知,电场电压越高,电场强度越大,荷电粒子受到的电场力越大,分离效率也就越好[16]。因此,提高电场电压,有利于提高静电-旋流耦合除雾器的效率。当施加的电场电压较低时(如小于20 kV),电晕极起晕放电的程度太弱,电场强度也较低(见图4(a)),雾滴的荷电量和电场力都较小,故受到静电力作用较小,对除雾起主要作用的仍是离心力;当电压大于等于20 kV时,电晕极附近电场强度增大(见图4(b)~(d)),场强梯度很大,电晕极起晕放电程度增强,雾滴的荷电量和电场力较大,此时起主要作用的是离心力和静电力的共同作用,所以,静电-旋流耦合除雾器的除雾效率比不加电压时有明显的提升。

  • 加上电场后的静电-旋流耦合除雾器的分离效率提升明显,其除雾性能优于普通的旋流除雾器;且施加的电压越高,除雾效率也越高。然而,电场电压不能无限度地提高,受电晕极与集尘极间距等条件的限制,两极间电压过高时,会发生电场击穿,使静电-旋流耦合除雾器不能正常工作。因此,本设备最高工作电压设置为60 kV。图5为入口速度10 m·s−1、电压为0~60 kV时各粒度雾滴的去除效率。由图5可知,随电压的增加,对1 μm雾滴的去除效率从5.3%增加到45.6%;对3 μm雾滴的去除率从43.7%增加到67.6%;对8 μm雾滴的去除率从68.2%增加到89.3%;对10 μm雾滴的去除率从78.1%增加到96.1%。上述结果说明,电场作用对于粒径大于5 μm的(尤其是8 μm以上)雾滴去除率影响较小,而对于5 μm以下(尤其是3 μm以下)雾滴的去除率影响更明显。这是由于小粒径的雾滴受离心力较小,仅靠离心力捕集分离效率很低;施加电压后,小粒径雾滴比大粒径雾滴更容易荷电,雾滴同时受到旋流离心力和电场力的作用,故除雾效率大幅提高。因此,静电-旋流耦合除雾器能更好地分离小粒径雾滴。

  • 1)在旋流器内添加稳定工作电压,形成静电-旋流耦合除雾器。在模拟的入口风速和雾滴粒径范围内,静电-旋流耦合除雾器的除雾效率与不加电压相比,有明显提升。

    2)当入口风速为8~12 m·s−1时,静电-旋流除雾器除雾效率达到最高,表明此时装置的离心分离和静电分离的综合作用最强,且随着电压的升高除雾效率亦升高。

    3)利用该耦合装置分离3 μm以下雾滴的提升效果明显高于分离5 μm以上的雾滴。雾滴粒径越大,除雾效率提升却越小。这说明,静电-旋流耦合除雾器能更好地分离小粒径雾滴,对于粒径3 μm以下雾滴的分离效率提升明显。

参考文献 (16)

返回顶部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