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替曝气对短程硝化启动及脱氮特性的影响

王桃, 邵兆伟, 刘安迪, 刘宏, 陈永志. 交替曝气对短程硝化启动及脱氮特性的影响[J]. 环境工程学报, 2020, 14(12): 3399-3407. doi: 10.12030/j.cjee.201912006
引用本文: 王桃, 邵兆伟, 刘安迪, 刘宏, 陈永志. 交替曝气对短程硝化启动及脱氮特性的影响[J]. 环境工程学报, 2020, 14(12): 3399-3407. doi: 10.12030/j.cjee.201912006
WANG Tao, SHAO Zhaowei, LIU Andi, LIU Hong, CHEN Yongzhi. Effect of alternate aeration on the startup and nitrogen removal characteristics of short-cut nitrification[J]. 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20, 14(12): 3399-3407. doi: 10.12030/j.cjee.201912006
Citation: WANG Tao, SHAO Zhaowei, LIU Andi, LIU Hong, CHEN Yongzhi. Effect of alternate aeration on the startup and nitrogen removal characteristics of short-cut nitrification[J]. 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20, 14(12): 3399-3407. doi: 10.12030/j.cjee.201912006

交替曝气对短程硝化启动及脱氮特性的影响

    作者简介: 王桃(1995—),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污水脱氮除磷处理技术。E-mail:1837553828@qq.com
    通讯作者: 陈永志(1969—),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污水处理理论与技术。E-mail:476411589@qq.com
  •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668033);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8JR3RA126);甘肃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项目(101004);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2019065)
  • 中图分类号: X703

Effect of alternate aeration on the startup and nitrogen removal characteristics of short-cut nitrification

    Corresponding author: CHEN Yongzhi, 476411589@qq.com
  • 摘要: 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处理低C/N生活污水,在25 ℃和2种交替曝气运行模式下,分析了启动和稳定运行时短程硝化及脱氮特性、比亚硝酸盐氧化速率、游离氨(FA)浓度的变化、氨氧化菌(AOB)活性的影响及Boltzmann模型对AOB活性的拟合。结果表明:在缺氧/好氧时间比为30 min/30 min,单周期交替运行4次的条件下,运行46个周期后,出水亚硝酸盐由4.19 mg·L−1增至20.86 mg·L−1,亚硝酸盐积累率稳定至97.03%,比氨氧化速率和AOB活性分别稳定至0.30 g·(g·d)−1和110%,AOB活性增长时间段的中间值为第10个周期;在好氧/缺氧时间比为30 min/30 min,单周期交替运行4次的条件下,运行50个周期后,亚硝酸盐出水浓度和亚硝酸盐积累率分别稳定至17.94 mg·L−1和95.04%,比氨氧化速率和AOB活性分别稳定至0.30 g·(g·d)−1和110%,AOB活性增长时间段的中间值为第24个周期。因此,采用缺氧/好氧交替运行模式,可提高氨氮去除率和亚硝酸盐积累率,氨氧化菌活性更佳,以上研究结果为实现并维持稳定的短程硝化提供参考。
  • 加载中
  • 图 1  SBR实验装置示意图

    Figure 1.  Schematic diagram of SBR reactor

    图 2  交替缺氧/好氧模式下氮形态的转化及COD的去除效果

    Figure 2.  Nitrogen transformation and COD removal efficiency under alternate anoxic/aerobic mode

    图 3  交替好氧/缺氧模式下氮形态的转化及COD的去除效果

    Figure 3.  Nitrogen transformation and COD removal efficiency under alternate aerobic/anoxic mode

    图 4  SAOR、SNiPR和SNaPR的变化

    Figure 4.  Changes of SAOR,SNiPR and SnaPR

    图 5  AOB和NOB活性的变化

    Figure 5.  Changes of AOB and NOB activity

    图 6  典型周期内FA、氨氮浓度、pH的变化

    Figure 6.  Changes of FA, ammonia nitrogen concentration and pH in a typical cycle

    图 7  不同交替模式对污泥特性的影响

    Figure 7.  Impact of different alternating mode on sludge characteristics

  • [1] 李圭白. 水质工程学: 上册[M]. 2版.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3.
    [2] 韩亚红, 邱珊, 马放, 等. 强化生物脱氮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J]. 水处理技术, 2018, 44(10): 6-10.
    [3] 郑亚楠, 滝川哲夫, 郭建华, 等. SBR法常、低温下生活污水短程硝化的实现及特性[J]. 中国环境科学, 2009, 29(9): 935-940. doi: 10.3321/j.issn:1000-6923.2009.09.008
    [4] 刘宏, 彭永臻, 卢炯元, 等. 间歇曝气比在短程硝化中对硝化活性的影响[J].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7, 39(12): 1317-1321.
    [5] 李亚峰, 秦亚敏, 谢新立, 等. 间歇曝气条件下短程硝化的实现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 环境工程学报, 2011, 5(7): 1518-1521.
    [6] 彭党聪. 供氧模式对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硝化性能的影响[J]. 环境工程, 1999, 17(6): 10-13.
    [7] 高春娣, 李浩, 焦二龙, 等. 交替好氧缺氧短程硝化及其特性[J].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2015, 41(1): 116-122.
    [8] 梅翔, 占晶, 谢玥, 等. 运行方式对曝气生物滤池实现短程硝化的影响[J]. 中国给水排水, 2011, 27(19): 96-99.
    [9] 于德爽, 殷金兰, 王晓霞, 等. 控制 DO及FA条件下短程硝化过程系统稳定性研究[J]. 环境工程学报, 2011, 5(12): 2677-2680.
    [10] 孙洪伟, 吕心涛, 魏雪芬, 等. 游离氨(FA)耦合曝气时间对硝化菌活性的抑制影响[J]. 环境科学, 2016, 37(3): 1075-1081.
    [11] 刘宏. 间歇曝气SBR完全短程硝化+ASBR厌氧氨氧化脱氮性能研究[D]. 兰州: 兰州交通大学, 2017.
    [12] LIU Y W, NGO H H, GUO W S, et al. The roles of free ammonia (FA) in biologic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rocesses: A review[J].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2019, 123: 10-19. doi: 10.1016/j.envint.2018.11.039
    [13] 杨超, 陈红梅, 龙腾锐, 等. 以羟胺为底物的自养脱氮微量热研究[J]. 环境工程学报, 2012, 6(4): 1125-1128.
    [14] 李冬, 李晓莹, 杨杰, 等. SBR中不同曝气方式下CANON工艺的启动与运行[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7, 49(9): 109-116. doi: 10.11918/j.issn.0367-6234.201604003
    [15] 吴鹏, 张诗颖, 宋吟玲, 等. 连续流反应器短程硝化的快速启动与维持机制[J]. 环境科学, 2016, 37(4): 1472-1477.
    [16] 王琳, 徐新阳, 张铭川. 间歇曝气对化肥废水的短程硝化性能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7, 37(1): 146-153.
    [17] 李冬, 郭跃洲, 劳会妹, 等. 进水碳氮比对缺氧/好氧SBR亚硝化系统的影响[J].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9, 51(2): 1-7. doi: 10.11918/j.issn.03676234.201803131
    [18] 张立成, 党维, 徐浩, 等. SBR快速实现短程硝化及影响因素[J]. 环境工程学报, 2015, 9(5): 2272-2276.
    [19] 张昭, 李冬, 曾辉平, 等. 交替好氧/缺氧下城市污水部分亚硝化的实现[J]. 中国给水排水, 2013, 29(23): 18-22.
    [20] 赵志瑞, 焦海华, 崔丙健, 等. 内循环半短程亚硝化工艺运行条件与微生物群落研究[J]. 环境科学, 2015, 36(4): 1399-1405.
    [21] HERMANSSON A, LINDGREN P E. Quantification of ammonia oxidizing bacteria in arable soil by real-time PCR[J].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2001, 67(2): 972-976. doi: 10.1128/AEM.67.2.972-976.2001
    [22] 张岩, 孙凤侠, 谢杭冀, 等. 四区一体反应器冬季启动脱氮特性及硝化菌群结构分析[J]. 环境科学, 2015, 36(9): 3339-3344.
    [23] 殷峻, 徐恒娟. 生物膜内自养硝化菌与异养菌竞争关系的研究进展[J]. 科技通报, 2013, 29(5): 181-185. doi: 10.3969/j.issn.1001-7119.2013.05.043
    [24] 卞伟, 李军, 赵白航, 等. 硝化污泥中AOB/NOB对硝化特性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6, 36(8): 2395-2401. doi: 10.3969/j.issn.1000-6923.2016.08.020
    [25] 刘宏, 南彦斌, 李慧, 等. 间歇曝气模式下曝气量对短程硝化恢复的影响[J]. 环境科学, 2018, 39(2): 865-870.
    [26] 李俊, 陈益明, 张健, 等. 环境温度下中试氧化沟短程硝化的启动及运行[J]. 中国给水排水, 2018, 34(3): 7-13.
    [27] 郭英. SBR生物脱氮过程进水C/N及FA对微生物硝化特性影响试验研究[D]. 兰州: 兰州交通大学, 2013.
    [28] 周群英, 王士芬.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M]. 3版.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29] 高春娣, 王惟肖, 李浩, 等. SBR法交替缺氧好氧模式下短程硝化效率的优化[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2): 403-409.
    [30] 蒋轶锋. 短程反硝化除磷工艺特征及运行效能研究[D]. 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6.
    [31] 孙洪伟, 于雪, 高宇学, 等. 游离氨(FA)对氨氧化菌(AOB)活性抑制动力学试验[J]. 环境科学, 2018, 39(9): 4294-4301.
    [32] 董宝刚. 间歇曝气序批式反应器处理养猪沼液的特性研究[D]. 上海: 上海师范大学, 2016.
    [33] 张宇坤, 王淑莹, 董怡君, 等. 游离氨和游离亚硝酸对亚硝态氮氧化菌活性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5): 1242-1247.
  • 加载中
图( 7)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4501
  • HTML全文浏览数:  4501
  • PDF下载数:  91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9-12-01
  • 录用日期:  2020-06-18
  • 刊出日期:  2020-12-10

交替曝气对短程硝化启动及脱氮特性的影响

    通讯作者: 陈永志(1969—),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污水处理理论与技术。E-mail:476411589@qq.com
    作者简介: 王桃(1995—),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污水脱氮除磷处理技术。E-mail:1837553828@qq.com
  • 1. 兰州交通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兰州 730070
  • 2. 甘肃省污水处理行业技术中心,兰州 730070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668033);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8JR3RA126);甘肃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项目(101004);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2019065)

摘要: 采用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SBR)处理低C/N生活污水,在25 ℃和2种交替曝气运行模式下,分析了启动和稳定运行时短程硝化及脱氮特性、比亚硝酸盐氧化速率、游离氨(FA)浓度的变化、氨氧化菌(AOB)活性的影响及Boltzmann模型对AOB活性的拟合。结果表明:在缺氧/好氧时间比为30 min/30 min,单周期交替运行4次的条件下,运行46个周期后,出水亚硝酸盐由4.19 mg·L−1增至20.86 mg·L−1,亚硝酸盐积累率稳定至97.03%,比氨氧化速率和AOB活性分别稳定至0.30 g·(g·d)−1和110%,AOB活性增长时间段的中间值为第10个周期;在好氧/缺氧时间比为30 min/30 min,单周期交替运行4次的条件下,运行50个周期后,亚硝酸盐出水浓度和亚硝酸盐积累率分别稳定至17.94 mg·L−1和95.04%,比氨氧化速率和AOB活性分别稳定至0.30 g·(g·d)−1和110%,AOB活性增长时间段的中间值为第24个周期。因此,采用缺氧/好氧交替运行模式,可提高氨氮去除率和亚硝酸盐积累率,氨氧化菌活性更佳,以上研究结果为实现并维持稳定的短程硝化提供参考。

English Abstract

  • 近年来,由于传统生物脱氮工艺存在碳源不足,氨氮去除率低等缺陷[1],而短程硝化工艺是将硝化过程控制在亚硝态氮阶段,从而实现亚硝酸盐的稳定积累,其具有节省25%的曝气量、减少40%的有机碳源、提高63%反硝化速率、缩短水力停留时间及减少剩余污泥量等优势[2],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实现短程硝化已成为目前脱氮工艺研究的热点[3]。有研究[4]表明,温度、pH、游离氨(FA)、溶解氧(DO)、污泥龄和交替模式等的控制能够抑制亚硝化菌(NOB)的活性,使氨氧化菌(AOB)成为优势菌种,从而实现了短程硝化。在采用交替模式时,DO在缺好氧环境中周期性的交替,AOB的“饱食饥饿”特性[5-6]使其氨氧化活性升高,更有利于AOB的富集,进而抑制了NOB的活性。高春娣等[7]的研究发现,交替好氧/缺氧运行模式的比氨氧化速率(SAOR)为普通好氧/缺氧模式的1.8~2倍,能更持久稳定的实现短程硝化。梅翔等[8]的研究发现,在连续进水交替曝气条件下,生物滤池的亚硝酸盐积累率和氨氮去除率均达到90%以上。

    但以上研究多集中于单一交替模式下温度、pH、DO等条件对短程硝化的影响[9],对不同交替模式下短程硝化的研究较少。基于此,本研究以低C/N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研究了交替好氧/缺氧和缺氧/好氧模式下SBR启动过程,考察了污染物的去除特性、比亚硝态氮产生速率(SNiPR)、FA浓度、AOB、NOB活性、Boltzmann模型对AOB活性的拟合及污泥性能。旨在为实现稳定的短程硝化提供更优交替模式。

  • 实验采用2个规格相同的序批式反应器,实验装置见图1。反应器由有机玻璃柱制成,上部为圆柱形,底部为圆锥体,直径为15 cm,高为40 cm,有效容积为5 L。在反应器的侧壁设置3个取样口,用以取样和排水,底部设有排泥口、反应器内设置搅拌器,用加热棒控制反应器温度、曝气泵供气、空气流量计控制曝气量,全天可编程定时器实现好氧/缺氧和缺氧/好氧模式。

  • 实验用水取自兰州交通大学家属区生活污水,主要水质参数为COD 139.9~298.2 mg·L−1、氨氮51.8~73.4 mg·L−1、亚硝酸盐<1 mg·L−1、硝氮0~2.5 mg·L−1、pH 7.09~7.91。

    反应器接种污泥来自兰州市七里河安宁区污水处理厂的二沉池,污泥浓度约为3 000 mg·L−1左右。污泥MLVSS/MLSS(f值)为0.3~0.5;SV30=28%~30%。

  • SBR由进水、缺氧搅拌、好氧曝气、沉淀和排水5个阶段组成。交替缺氧/好氧反应器采用先缺氧搅拌30 min,再好氧曝气30 min,单周期交替运行4次。交替好氧/缺氧反应器采用好氧30 min,缺氧30 min,单周期交替运行4次。进水5 min、沉淀30 min、排水5 min。每个周期为280 min,每天运行2个周期,其余时间为闲置期,曝气量为80 L·h−1,排水比为75%。

  • COD采用重铬酸钾法测定;氨氮采用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亚硝酸盐采用N-1-(萘基)-乙二胺光度法;硝酸盐采用麝香草酚分光光度法;pH采用WTW-Multi 3420测定仪监测;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LSS)和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采用滤纸重量法。比氨氮氧化速率(SAOR)、比亚硝酸盐氮产生速率(SNiPR)和比硝酸盐氮产生速率(SNaPR)的计算参考孙洪伟等[10]的公式进行计算。

    AOB和NOB的活性[11]按照式(1)和式(2)进行计算。

    式中:ηA为AOB活性;vn为第n周期曝气结束时的SAOR,g·(g·d)−1v为整个运行阶段SAOR的平均值,g·(g·d)−1

    式中:ηB为NOB活性;Sn为第n周期曝气结束时SNaPR,g·(g·d)−1S为整个运行阶段SNaPR的平均值,g·(g·d)−1

    FA的计算如式(3)[12]所示。

    式中:F为FA浓度,mg·L−1CN为氨氮浓度,mg·L−1t为温度,℃。

    利用Boltzmann模型对整个运行过程中的AOB活性进行拟合,拟合方程[13]如式(4)所示。

    式中:y为AOB活性;A2为活性增加段最大活性;A1为活性增加段最小活性;x为运行周期;x0为活性增长时间段的周期中间值;dx为增长周期常数。

  • 图2为交替缺氧/好氧模式下氮素的变化及COD的去除特征。在整个运行过程中,进水氨氮浓度平均值为59.18 mg·L−1。第1~26个周期,氨氮出水浓度由38.24 mg·L−1降至3.94 mg·L−1,去除率由39.09%升高至93.38%;出水亚硝酸盐由4.19 mg·L−1增加至12.14 mg·L−1,出水硝氮由4.91 mg·L−1逐渐增为22.03 mg·L−1,此阶段亚硝酸盐积累率维持在一个较低值,平均值为49.71%,硝氮产生率也在50.29%上下波动。这是因为实验接种污泥为硝化性污泥,在反应初期,大部分的氨氮被氧化为硝氮,只有少量转化为亚硝酸盐。第27~45个周期,出水氨氮稳定在2.76 mg·L−1,氨氮去除率为95.44%;出水亚硝酸盐由8.51 mg·L−1不断升高至12.58 mg·L−1;出水硝氮由9.60 mg·L−1减至3.97 mg·L−1,亚硝酸盐积累率由63.57%增至99.30%,硝氮产生率在21.48%上下波动。有研究[14]表明,在缺氧环境中,AOB和NOB活性均受到溶解氧浓度的限制,当恢复曝气后,经历长期“饥饿”的AOB能够利用氨产能大量增值,而NOB适应溶解氧变化的能力较低,不能快速恢复活性,随着周期数的增加,出水亚硝酸盐逐渐增加。在46个周期后,出水氨氮浓度维持在2.53 mg·L−1,氨氮去除率稳定为94.43%,亚硝酸盐和硝氮出水浓度分别为20.86 mg·L−1和0.34 mg·L−1,积累率稳定至97.03%和4.50%,此时,AOB逐渐成为优势菌种,NOB被淘汰,成功实现短程硝化。吴鹏等[15]研究发现,在连续流反应器中以缺氧/好氧模式运行,亚硝酸盐积累率达到90%,成功实现短程硝化的快速启动。王琳等[16]以化肥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交替缺氧/好氧模式发现,氨氮去除率达93.80%,亚硝酸盐积累率达72.60%。

    该反应器进水COD平均值为209.89 mg·L−1,在第1~31个周期,出水COD由97.73 mg·L−1逐渐减少至39.02 mg·L−1,COD去除率由33.82%增加至81.50%,在32个周期后,出水COD稳定在44.93 mg·L−1,去除率稳定在78.60%,即在该模式下COD去除率较高。李冬等[17]研究发现,在单一缺氧/好氧模式下,COD去除率达76.80%,这表明COD的去除效果与交替关联不大。

    图3为交替好氧/缺氧模式下氮素的变化及COD的去除特征。由图3可知,进水氨氮平均浓度为59.01 mg·L−1,进水亚硝酸盐浓度稳定在0.5 mg·L−1以下。在第1~20个周期,出水氨氮浓度由49.77 mg·L−1降至8.37 mg·L−1,去除率由17.21%升高至85.86%;出水亚硝酸盐由2.92 mg·L−1增至14.69 mg·L−1,出水硝氮由2.35 mg·L−1升高至9.86 mg·L−1,亚硝酸盐积累率维持在53.54%左右,硝氮产生速率在46.46%上下波动。这是因为在反应初期,接种污泥中NOB数量多于AOB,即缺氧阶段被反硝化的硝态氮较多,且随着反应器中AOB活性的增强,氨氧化能力逐渐提高,出水亚硝酸盐逐渐增加。在第21~ 49个周期,出水氨氮由13.70 mg·L−1减至6.30 mg·L−1,去除率略有上升;出水亚硝酸盐浓度由14.69 mg·L−1增至19.30 mg·L−1,积累率由61.18%升高为95.91%;出水硝氮由8.26 mg·L−1降至1.49 mg·L−1,硝氮产生率由38.82%减至4.09%。这是由于随着反应的进行,AOB对DO变化的适应能力强于NOB,即在交替好氧/缺氧运行模式下更有利于AOB的富集。又因为在交替好氧/缺氧模式中,AOB的衰减系数低于NOB[18],因此,亚硝酸盐积累率升高,硝氮的积累速率减小。在运行50个周期后,出水氨氮浓度维持在2.85 mg·L−1,氨氮去除率稳定至95.24%;亚硝酸盐和硝氮出水浓度分别为17.94 mg·L−1和1.29 mg·L−1,积累率稳定至95.04%和4.96%。张立成等[18]以城市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在好氧2 h/缺氧1 h交替运行4次后,发现在58个周期后亚硝酸盐积累率达95%。张昭等[19]的研究发现在采用交替好氧/缺氧模式下,亚硝酸盐积累率超过95%,氨氮去除效果稳定。

    该反应器中进水COD平均值为233.34 mg·L−1,第1~47个周期,出水COD由194.20 mg·L−1逐渐降至58.69 mg·L−1,去除率由28.33%逐渐增至76.36%,48个周期后,出水COD稳定至50.42 mg·L−1,去除率达77.41%,这说明COD的去除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2种运行模式均能实现氨氮的高效去除和稳定的短程硝化。但相比交替好氧/缺氧模式,缺氧/好氧模式在第26个周期时对氨氮的去除率就已高达93.38%,且后期稳定在94.43%,在第46个周期后亚硝酸盐积累率达97.03%,能够用更短时间实现稳定的短程硝化。这是由于AOB的氧饱和系数为0.2~0.5,NOB的氧饱和系数为1.4~1.6[20-21],即在缺氧/好氧模式中,原水先进入缺氧段,此时在低溶解氧条件下,NOB细菌合成和启动亚硝酸盐氧化酶及电子传递体系受到严重抑制,导致NOB数量和活性处于较低水平[22]。且该环境中AOB生长速率较高,长期的交替使氨氮大量转化为亚硝酸盐后部分转化为硝氮,使得亚硝酸盐大量累积。又因好氧环境中硝化菌与异养菌存在竞争[23],缺氧/好氧模式中,原水中的易降解COD先在缺氧段被异养菌降解吸收,导致好氧段异养菌碳源不足而活性受到抑制[24],经过长期交替运行,原水中氨氮大量转化为亚硝酸盐。因此缺氧/好氧模式中亚硝酸盐达到稳定积累所需时间短于好氧/缺氧模式。

  • 图4为在2种交替模式下SAOR、SNiPR、SNaPR的变化。由图4可以看出,在交替缺氧/好氧运行模式中,在第1~11个周期,SAOR由0.04 g·(g·d)−1增至0.34 g·(g·d)−1;在好氧/缺氧运行模式中,在第1~48个周期,SAOR由0.04 g·(g·d)−1增至0.28 g·(g·d)−1,随着反应的进行,2种模式下的SAOR均逐渐稳定至0.30 g·(g·d)−1。这表明在交替模式中,AOB的活性均不断升高,这与刘宏等[25]的研究结果相似。李俊等[26]在探究温度对短程硝化的影响中发现,在18~27 ℃的条件下的SAOR为0.03 g·(g·d)−1,这与本实验所得结果一致。究其主要原因可能是,随着硝化污泥的交替运行,系统内的AOB大量富集,硝化能力不断增强,污泥密度变大,使得SAOR不断升高[25],而后随着AOB活性的稳定而逐渐稳定。在2种模式下,反应开始时SNiPR基本为0 g·(g·d)−1,SNaPR分别为0.04 g·(g·d)−1和0.03 g·(g·d)−1,随着反应的运行,SNiPR均呈逐渐上升趋势,SNaPR呈逐渐下降趋势,在38个和47个周期,SNiPR均稳定至0.10 g·(g·d)−1。SNaPR在42个和49个周期时减小为0 g·(g·d)−1。即在2种模式下,NOB在与AOB活性的竞争中,所受抑制作用逐渐增强,最终被完全抑制[27]。这是因为运行初期接种污泥为成熟的硝化型污泥,即SNaPR较高。实验采用交替模式时,AOB的饱食饥饿特性使其活性增强,NOB活性被抑制,即SNiPR逐渐升高,SNaPR逐渐降低。2种运行模式中的SAOR和SNiPR的变化趋势一致,缺氧/好氧模式达到稳定时间更短,因此,交替缺氧/好氧运行模式能更快实现稳定短程硝化。

  • 图5为反应过程中AOB和NOB活性的变化。在交替缺氧/好氧和好氧/缺氧模式中,AOB活性均呈现先增加后稳定的趋势,第1个周期时分别为11.61%、14.72%,在21个和48个周期后均稳定至110%。NOB活性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第1个周期时分别为25.06%和42.06%,增至26个和17个周期时达到最大,分别为438.75%和238.94%,此时,随着反应的进行,NOB活性逐渐减小,最终在47个和49个周期时稳定至15.63%和11.65%。2种模式下达到稳定运行所需时间不同,即交替缺氧/好氧模式中AOB成为优势菌种所需时间较短。主要可能是反应初期,AOB、NOB均处于适应期,未能很快适应新环境,随着反应进行,AOB和NOB都逐渐适应新的环境,代谢活力增强,生长旺盛,接着由于环境中营养物质的限制,AOB和NOB活性保持稳定[28]。又由图5可知,交替缺氧/好氧模式在32个周期时AOB活性增至130.66%,NOB活性为116.05%,交替好氧/缺氧模式在48个周期时AOB活性增至100.60%,NOB活性为36.07%,此时AOB活性大于NOB成为优势菌种。引起该变化的原因是AOB具有“饱食饥饿”特性,与好氧/缺氧模式相比,先进入缺氧环境时,AOB活性受到抑制,恢复曝气后经历长期饥饿的AOB能够大量增值,因此缺氧/好氧模式中AOB活性优与好氧/缺氧模式。高春娣等[29]采用交替缺氧/好氧运行模式,以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根据微生物的动力学研究发现,采用交替缺氧/好氧运行模式更有利于筛选出氨利用速率较快的AOB,使得氨氮能够较快被氧化,进而可节省能耗。

    图5中2种模式下AOB的活性变化动力学可以看出,Boltzmann模型能较为准确的拟合AOB的活性变化与运行时长的关系。2种模式下的AOB活性均能在较短时间内达到稳定,交替缺氧/好氧模式中AOB活性增长时间段的中间值为第10个周期,交替好氧/缺氧模式中AOB活性增长时间段的中间值为第24个周期,2种模式的活性增长时间段的中间值(tc)相差了14个周期。其原因可能是AOB为严格好氧菌,先缺氧饥饿后的AOB在后续好氧环境中对底物的利用速率要大于先进入好氧环境的AOB,且AOB在缺氧/好氧模式中的衰减速率低于好氧/缺氧模式,NOB的衰减速率保持不变[30]。即AOB活性在缺氧/好氧模式下高于好氧/缺氧模式,对氨氮的氧化能力提高,而NOB对亚硝酸盐的氧化能力不变,导致亚硝酸盐积累更多。

    图6为典型周期下pH、氨氮和FA浓度的变化。在2种交替模式下:缺氧环境中pH均呈上升趋势,氨氮浓度保持不变;好氧环境中pH不断减小,氨氮浓度逐渐减少。FA浓度在整个反应周期中均呈下降趋势,在交替缺氧/好氧模式中FA由7.91 mg·L−1降至0.34 mg·L−1;在交替好氧/缺氧模式中FA浓度由1.08 mg·L−1降至0.03 mg·L−1。由此可见,在典型周期内,缺氧/好氧模式中的FA浓度高于好氧/缺氧模式。这是因为低浓度的FA不会对AOB产生抑制作用,且可作为 AOB 的基质底物被完全利用。因此,在低浓度的FA环境中,AOB具有较高活性[31]。董宝刚[32]的研究发现,当0.02 mg·L−1<FA<10 mg·L−1时,只有NOB的活性受到抑制,该研究结果与本实验所得结论一致。张宇坤等[33]也认为,当0.2 mg·L−1<FA<83 mg·L−1时,NOB的活性随FA浓度增大而显著减小。相比好氧/缺氧模式,缺氧/好氧模式中FA浓度较高,整个运行中AOB的基质底物多,活性高,而NOB活性较弱,因此,该模式中亚硝酸盐积累较高。

  • 图7所示,在整个运行过程中,MLSS均维持在2 500~3 000 mg·L−1f 值均呈先增加后逐渐稳定在0.8的变化趋势,这说明2种模式下的污泥均具有较高活性。2种模式下SVI值均稳定至100 mg·L−1左右,这说明污泥均有良好的沉降性能。

  • 1)采用SBR处理低C/N生活污水,在交替缺氧/好氧和好氧/缺氧2种模式下氨氮去除率分别为94.43%和95.24%,COD去除率分别为78.60%和76.41%,亚硝酸盐积累率分别为97.03%和95.04%,分别运行46个和50个周期后可成功实现稳定短程硝化。

    2)在交替缺氧/好氧和好氧/缺氧模式下,SAOR经12个和49个周期后均稳定至0.30 g·(g·d)−1,SNiPR在经38个和47个周期后均稳定至0.10 g·(g·d)−1,SNaPR在42个和49个周期时减小为0 g·(g·d)−1,因此,交替缺氧/好氧运行模式能够更快实现短程硝化。

    3) 2种模式中的活性增长时间段的中间值分别为10个和24个周期,中间值相差了14个周期,且在32个和48个周期时,AOB活性增至130.66%和100.60%,此时AOB成为优势菌种。在典型周期中,缺氧/好氧模式FA浓度均高于好/缺氧模式,即在缺氧/好氧模式下AOB活性更高。

参考文献 (33)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