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cessing math: 100%

煤热解废水典型工艺流程中芳香化合物的降解特性

韩洪军, 郑梦启, 徐春燕, 张正文. 煤热解废水典型工艺流程中芳香化合物的降解特性[J]. 环境工程学报, 2020, 14(4): 935-942. doi: 10.12030/j.cjee.201907042
引用本文: 韩洪军, 郑梦启, 徐春燕, 张正文. 煤热解废水典型工艺流程中芳香化合物的降解特性[J]. 环境工程学报, 2020, 14(4): 935-942. doi: 10.12030/j.cjee.201907042
HAN Hongjun, ZHENG Mengqi, XU Chunyan, ZHANG Zhengwen. Aromatic compounds degradation characterization in a typical process of coal pyrolysis wastewater treatment[J]. 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20, 14(4): 935-942. doi: 10.12030/j.cjee.201907042
Citation: HAN Hongjun, ZHENG Mengqi, XU Chunyan, ZHANG Zhengwen. Aromatic compounds degradation characterization in a typical process of coal pyrolysis wastewater treatment[J]. 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20, 14(4): 935-942. doi: 10.12030/j.cjee.201907042

煤热解废水典型工艺流程中芳香化合物的降解特性

    作者简介: 韩洪军(1955—),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煤化工废水零排放。E-mail:han13946003379@163.com
    通讯作者: 韩洪军, E-mail: han13946003379@163.com
  •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7YFB0602804)
  • 中图分类号: X703

Aromatic compounds degradation characterization in a typical process of coal pyrolysis wastewater treatment

    Corresponding author: HAN Hongjun, han13946003379@163.com
  • 摘要: 选取河南某低阶煤热解废水处理典型工艺流程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各单元对芳香化合物的降解特性。通过降解效能对比发现,SBR工艺对酚类(96.13%)和氮杂环类化合物(78.13%)的降解能力最高,故其为芳香化合物降解的核心单元。通过凝胶色谱、紫外-可见光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对全流程废水特性的表征,推测出其分子质量在3 kDa左右,荧光峰在Ex/Em=(300~370) nm/(400~450) nm的腐殖酸物质是煤热解废水关键的难生化物质。各单元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废水处理效果不佳的原因在于酸化、气浮、好氧及强氧化单元。在此基础上,根据最新研究结果和成功案例对现有工艺提出了针对性改进方案。以上结果可为类似的废水处理工程提供参考。
  • 作为我国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1],畜禽养殖业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但规模化养殖产生了大量粪尿等污染物,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日益得到重视[2]。据相关统计[3]表明,以生猪养殖为代表的畜禽养殖业排放的有机物和总氮已经成为我国农业面源污染之首。

    生猪养殖废水具有高氨氮(110~1 650 mg·L−1)、高有机污染物(2 000~30 000 mg·L−1)、高总氮(220~2 055 mg·L−1)等污染特征[4],其主要有还田处理,自然处理和生物处理等方式,其中还田处理和自然处理模式由于占地面积较大、二次污染等原因,而较少被采用。生物处理模式中多采用厌氧-好氧联合处理模式[5],但其存在处理工艺流程较长、出水难以稳定达标、冬季运行效果差等问题[6, 7]。另一方面,由于生猪养殖废水属于低C/N比废水(4~7),缺氧阶段缺乏足够碳源,从而影响微生物生长和反硝化脱氮效果[8]。为增强废水生物处理脱氮效率,需要外加碳源,导致其处理成本和能耗较高[9]。姜超等[10]和SUI等[11]通过建立关联氧化还原电位、pH控制点的SMBR工艺,通过优化好氧曝气时间实现了实时控制短程硝化过程,NH+4-N平均出水浓度为11.6 mg·L−1,去除率为98.3%;耗氧有机污染物的平均出水浓度(以COD计)为358 mg·L−1,去除率为95.3%;TN平均出水浓度为81 mg·L−1,去除率为92.7%;亚氮累积率在85%以上,因此,实现了常温下短流程高效处理畜禽养殖废水。

    本文在实验室规模SMBR工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研发中试规模SMBR工艺处理生猪养殖废水,考察了在低温环境下该工艺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及关键功能菌群的演替特征,其可为高效处理规模化畜禽养殖废水提供技术支撑。

    本中试研究在北京某养猪场实施。生猪养殖废水处理中试装置见图1。如图1(a)所示,本研究的中试规模序批式膜生物反应器(sequence membrane bio-reactor,SMBR)由碳钢(壁厚8 mm)制成,呈卧式圆柱体(2.8 m×8 m,总体积为50 m3,有效体积为30~35 m3,北京创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如图1(a)所示,内置A~F共计6层陶瓷膜组件(膜孔径1 μm,单片膜单侧有效过滤面积0.5 m×0.11 m(共两侧),江西博鑫精陶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每层设置陶瓷膜48片,单片陶瓷膜短边垂直曝气管方向布置,膜片与膜片间隔0.8 cm,单层陶瓷膜设置1个出水管收集出水,6层(共288片陶瓷膜)设置统一出水管与抽吸泵相连,膜组件(共6层)总有效过滤面积为31.6 m2。SMBR设计处理规模10 m3·d−1,实际处理规模5~6 m3·d−1,SRT为15~20 d。反应器采用序批式模式运行:进水0.5 h、缺氧搅拌1.5 h、好氧曝气3 h(溶解氧为0.5~2 mg·L−1)、反应器膜出水0.6~1 h。

    图 1  生猪养殖废水处理装置示意图
    Figure 1.  Schematic diagram of treatment device for swine wastewater

    该猪场生猪养殖废水处理采用连续流厌氧-缺氧-好氧工艺(anaerobic-anoxic-oxic process, A2/O)(图1(b)),该生物反应器覆盖有阳光棚,冬季具有一定的保温作用,其主要运行参数见表1

    表 1  SMBR和A2/O运行基本参数
    Table 1.  Basic parameters of SMBR and A2/O
    工艺阶段或池型处理量/(m3·d−1)SRT/dHRT/d-N负荷/(kg·(m3·d)−1)有机物负荷/(kg(m3·d)−1)MLSS/(mg·L−1)水温/℃
    SMBR1015~205.6~6.60.11~0.141.48~1.757 20020±2
    1015~205.6~6.60.11~0.141.48~1.756 86015±2
    1015~205.6~6.60.11~0.141.48~1.758 24010±2
    A2/O厌氧池150100.211.12~3.781 48020±3
    缺氧池150100.071.19~2.206 70020±3
    好氧池150100.01~0.020.35~0.84 34020±3
     | Show Table
    DownLoad: CSV

    猪场A2/O工艺处理实验用水为生猪养殖废水经预沉淀、螺旋挤压分离、沉淀一池、沉淀二池处理。SMBR实验用水为北京市某猪场生猪养殖废水经预沉淀和螺旋挤压固液分离处理,其水质特征如表2所示。SMBR接种污泥取自该猪场废水处理站A2/O工艺中的好氧池污泥,首次接种后反应器内污泥浓度(MLSS)在6 000 mg·L−1左右,MLVSS在4 500 mg·L−1左右。

    表 2  生猪养殖废水水质
    Table 2.  Water quality parameters of swine wastewater
    阶段水温/℃COD/(mg·L−1)-N/(mg·L−1)-N/(mg·L−1)TN/(mg·L−1)
    阶段Ⅰ20±29 816±2 190733.44±78.9016.96±11.68880.31±112.24
    阶段Ⅱ15±29 520±938766.50±66.6336.10±9.47882.36±69.02
    阶段Ⅲ10±28 532±2 668724.00±72.9943.31±7.16904.30±206.32
     | Show Table
    DownLoad: CSV

    实验过程中对常规水质指标进行周期性采样检测,其中NH+4-N测试采用纳氏试剂比色法;NO2-N测试采用N-(1-萘基)-乙二胺光度法;NO3-N测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总氮测试采用碱性过硫酸钾紫外分光光度法;有机污染物测定采用快速测定仪测试(哈希中国);SS、VSS测试采用重量法;pH、氧化还原电位和DO测试采用便携式测定仪(德国WTW)测定。

    分别在SMBR稳定运行的第28天(阶段Ⅰ)、第46天(阶段Ⅱ)和第63天(阶段Ⅲ),以及在现场A2/O工艺中的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各取污泥混合液50 mL后,实验室提取每个样品1~5 mL,10 000 r·min−1离心10 min,弃上清液,使用试剂盒Fast DNA Spin Kit for Soil(MP, Biomedicals, USA)提取DNA。

    采用Illumina Miseq平台(Illumina, USA)测序分析[11],测序数据经优化后,样品经均一化后均含有40 875条序列,有效序列采用(ribosomal database project, RDP)核糖体数据库进行物种分类。

    在SMBR的运行过程中,耗氧有机污染物的平均进水浓度(以COD计)为9 377 mg·L−1,平均出水浓度为332 mg·L−1,去除率为96.5%;总氮平均进水浓度为887 mg·L−1,平均出水浓度为31 mg·L−1,去除率为96.5%;氨氮平均进水浓度为740 mg·L−1,平均出水浓度为10 mg·L−1,去除率为98.6%;SS去除率可以达到100%。

    SMBR去除污染物效果见图2。如图2(a)所示,在SMBR运行过程中,氨氮平均进水浓度为740 mg·L−1,平均出水浓度为10 mg·L−1,去除率高达98.6%,这表明尽管SMBR的运行温度逐步降低,但依然可以实现较好的氨氮去除效果;由图2(b)可以看出,耗氧有机污染物的出水浓度随着温度的降低有所增加,3个阶段耗氧有机污染物的平均出水浓度(以COD计)分别为279、378和373 mg·L−1,这说明反应器运行温度的降低可能会影响到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活性,导致出水有机物浓度随着反应器运行温度的降低有所提高;如图2(c)所示,在阶段Ⅰ初期,总氮平均进水浓度为880 mg·L−1,平均出水浓度逐步升高,在第8天达到最高出水浓度为79 mg·L−1,总氮去除率仅为89%,这是由于反应器启动初期,运行不稳定导致脱氮效果较差。此后当反应器稳定运行,出水总氮逐步降低,平均出水浓度降低至29 mg·L−1,总氮去除率提高至97%。

    图 2  SMBR去除污染物效果
    Figure 2.  Pollutants removal effect of SMBR

    由于接种污泥来自好氧池排泥,含有高浓度的硝酸盐,以及反应器运行初期脱氮效果较差,所以导致硝态氮出水浓度高于硝态氮进水浓度(图2(d))。随着反应器的稳定运行,硝态氮出水浓度逐步降低至6 mg·L−1。在一定温度范围内(5~40 ℃),微生物的转化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简化的阿伦尼乌斯方程[12]描述(式(1))。

    rT=r293exp[θ(293T)] (1)

    式中:rT为反应速率,mol·(L·s)−1r293为标准温度下的反应速率,mol·(L·s)−1θ为反应温度系数,K−1T为反应温度,K。

    在硝化反应中,反应温度系数θ随着温度的降低而降低[13]。当温度低于20 ℃时,亚硝化细菌最大比增长速率低于硝化细菌[14],亚硝化细菌产生的亚硝酸盐容易被硝化细菌继续氧化成硝酸盐。因此,在SMBR运行中随着水温的降低,亚硝化速率降低,出水亚氮浓度也逐步降低,阶段Ⅰ和阶段Ⅱ的亚氮累积率分别为62%和67%,而当水温降低至10 ℃后,亚氮累积率仅为44%。

    总体而言,在SMBR整体运行过程中,虽然运行温度逐步降低,但是SMBR对污染物均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能够获得较高且稳定的污染物去除率,满足《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596-2001)所规定的集约化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最高允许日均排放浓度。

    图3为SMBR运行第21天(阶段Ⅰ)的一个典型循环周期内,含氮污染物指标和水质参数的变化曲线。第0~0.5小时为反应器进水阶段,反应器氨氮浓度逐步升高,直至进水完成其浓度达到29.46 mg·L−1,此时反应器总氮浓度也达到37.2 mg·L−1。在缺氧搅拌期间,微生物利用进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反硝化作用,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浓度降低至0 mg·L−1和1.4 mg·L−1,总氮浓度也因为反硝化脱氮作用逐步降低至30.3 mg·L−1,在此期间产生的碱度使反应器中的pH不断升高。

    图 3  典型循环内含氮污染物和水质参数的变化
    Figure 3.  Changes of nitrogen pollutants and water quality parameters in a typical cycle

    第1.5~4.5小时为好氧单元,其中在曝气阶段的末端开启膜出水。在开启生物曝气的情况下,由于微生物的硝化作用,反应器内的氨氮浓度逐步降低至4.5 mg·L−1,亚氮浓度则是逐步升高至7.2 mg·L−1。由于反应器搅拌不均匀,存在死区,导致其成为缺氧环境,在好氧单元生成的亚氮或者硝氮在此发生反硝化作用,所以总氮在好氧单元略有降低。在好氧单元由于硝化作用消耗碱度,致使反应器在好氧单元期间实时pH逐步降低。

    该猪场A2/O工艺的生猪养殖废水处理效果如表3所示。氨氮平均进水浓度为745 mg·L−1,出水浓度为7 mg·L−1,去除率达到99%;总氮平均进水浓度为844.5 mg·L−1,出水浓度为107 mg·L−1,去除率为87.2%;耗氧有机污染物的平均进水浓度(以COD计)为5 850 mg·L−1,出水浓度为216 mg·L−1,去除率达到96.3%。

    表 3  A2/O工艺处理生猪养殖废水效果
    Table 3.  Performance of A2/O process on swine wastewater treatment mg·L−1
    项目氨氮亚氮硝态氮总氮COD
    进水745±79037±9844.5±55 850±56
    厌氧池835±1023±3909±502 245±91
    缺氧池65±9020±396±31274±21
    好氧池5±0.2098±18108±1215±13
    出水7±2094±25107±7216±10
    去除率/%99±0.287.2±0.996.3±0.3
     | Show Table
    DownLoad: CSV

    生猪养殖废水在进入厌氧池之前有曝气沉淀、螺旋挤压固液分离和沉淀池预处理等步骤,降低进水中的SS,其中,由于曝气沉淀预处理的持续曝气原因,导致废水中的部分氨氮通过氧化作用转化为硝氮,使得进入到厌氧池中的废水含有一定浓度的硝态氮。因此,厌氧池中实际为缺氧环境,微生物利用进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反硝化,硝态氮浓度由37 mg·L−1降低至23 mg·L−1,COD值由5 850 mg·L−1降低至2 245 mg·L−1,有机物去除率达到61.6%。厌氧池出水到配水池,在此过程中一沉池污泥回流到配水池。在此过程中,由于污泥回流的稀释作用,导致配水池中的氨氮、总氮和COD大幅降低。在缺氧池中由于废水中缺少足够的可生物降解有机物,所以硝态氮在缺氧池仅去除3 mg·L−1左右。在好氧池中,溶解氧高达6.1~7.2 mg·L−1,微生物在好氧环境中充分发挥硝化作用,氨氮浓度由65 mg·L−1降低至5 mg·L−1,硝态氮由20 mg·L−1升高至98 mg·L−1。在A2/O工艺处理中,畜禽养殖废水的总氮去除率仅为87.2%,有机物去除率为96.3%,说明由于曝气池由于曝气过量,导致进水中的部分有机物在好氧池中进行氧化分解,并未完全利用进行反硝化,导致总氮去除率较低。

    在不同运行温度下SMBR反应器的微生物群落结构表征如图4所示。在3个不同的运行温度下,SMBR反应器内门水平下的群落结构组成基本保持不变,主要由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43.29%~47.72%)、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9.58%~16.32%)、绿弯菌门(Chloroflexi)(6.53%~9.06%)、厚壁菌门(Firmicutes)(16.67%~23.02%)等组成,其中,变形菌门包含了大多数具有硝化能力的菌属,如Nitrosomonas、Nitrosococcus、Nitrobacter、Nitrococcusi等硝化菌属[15],是污水处理过程的常见微生物[16]。随着运行温度的降低,变形菌门的丰度略有上升,而拟杆菌门和绿弯菌门的丰度则呈现降低的趋势。值得注意的是,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的丰度随着温度的降低逐步上升。有研究[17]表明,放线菌过度繁殖是导致活性污泥丝状膨胀和起泡现象的主要原因。而在SMBR反应器中由于内置陶瓷膜过滤废水,所以尽管放线菌有增长的趋势,但是并不会导致污泥流失的情况发生。

    图 4  门水平群落结构丰度占比
    Figure 4.  Proportion of community structure abundance at the phylum level

    A2/O工艺中厌氧池、缺氧池和好氧池的门水平群落结构丰度占比如图4所示。厌氧池中的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分别占比15%、22%和36%,其余细菌占比均低于10%;由于好氧池污泥回流到缺氧池,所以两者微生物群落组成类似,主要由变形菌门、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拟杆菌门、酸杆菌门和厚壁菌门等菌群组成,其中,Verrucomicrobia门是高效活性污泥常见门类,对有机物的降解起重要作用[18]

    为了深入研究SMBR和A2/O工艺中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在属水平上进行了菌属丰度分析,主要结果见图5NitrosomonasNitrososphaeraNitrospiraNitrobacterNitrolancea等菌属是SMBR反应器和A2/O工艺的主要硝化菌属,反硝化菌属主要有Pseudomonas、Thauera、Hyphomicrobium、Thermomonas、Paracoccus、Flavobacterium、Azoarcus、ThiobacillusRalstonia等,并且SMBR反应器中反硝化菌属的丰度远高于A2/O工艺,这也是SMBR具有较高脱氮效率的原因之一。

    图 5  属水平群落结构丰度分布
    Figure 5.  Distribution of community structure abundance at genus level

    图6反映了SMBR在不同阶段中AOB和NOB读段数量的变化。SMBR中主要的AOB为Nitrosomonas,NOB主要为Nitrospira、NitrobacterNitrolancea。随着温度的降低,AOB和NOB的数量均有所降低,但是AOB仍然是主要的硝化细菌。结果表明,控制曝气时间,防止NOB将亚态氮转化为硝态氮,NOB未能获得足够的能量进行生长繁殖。随着SMBR反应器的稳定运行,NOB逐渐被淘汰,而AOB的优势地位越来越大,因此控制合适的曝气时间有利于AOB的富集和NOB的淘洗。

    图 6  AOB和NOB在SMBR不同阶段中的读段数量
    Figure 6.  AOB and NOB reads at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SMBR

    1) SMBR对畜禽养殖废水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氨氮、总氮和有机物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8.6%、96.5%和96.5%;猪场现有A2/O工艺对畜禽养殖废水中的氨氮、总氮和有机物的去除率分别为99%、88%和97%,其中总氮去除率低于SMBR的处理效果。

    2)高通量测序与OTU分类结果表明,SMBR和A2/O工艺中具有类似的硝化菌属和反硝化菌属,但是SMBR的反硝化菌属的丰度较高,也是SMBR的脱氮效率高于A2/O的可能原因。

    3)与现有A2/O工艺相比,SMBR工艺具有短流程、高效脱氮、稳定运行等优势,处理生猪养殖废水的应用前景广阔。

  • 图 1  河南某典型煤热解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图

    Figure 1.  Flow scheme of a typical coal pyrolysis wastewater treatment program in Henan

    图 2  各单元出水氮杂环类污染物含量

    Figure 2.  Concentration of nitrogen heterocycle compounds in the effluent of each process

    图 3  各单元出水凝胶色谱图及紫外-可见光谱图

    Figure 3.  Gel chromatography and UV-vis absorption spectra of the effluent of each process

    图 4  各单元出水三维荧光光谱图

    Figure 4.  Fluorescence spectrum of effluent of each process

    图 5  各单元有机物降解性能主成分分析及环境溶解氧影响分析

    Figure 5.  PCA analysis and environmental dissolved oxygen influence diagram for the pollutants degradation of each process

    表 1  各单元出水COD及Tph浓度变化

    Table 1.  Variations of COD and Tph concentration in the effluent of each process mg·L−1

    检测指标CODTph
    原水4 449.281 990.29
    气浮14 237.411 877.64
    水解4 335.251 757.46
    厌氧3 355.021 394.52
    SBR569.2360.58
    酸化470.3845.44
    好氧351.3436.65
    气浮2253.0215.21
    强氧化133.762.28
      注:水质指标为间歇取样3次测定的均值。
    检测指标CODTph
    原水4 449.281 990.29
    气浮14 237.411 877.64
    水解4 335.251 757.46
    厌氧3 355.021 394.52
    SBR569.2360.58
    酸化470.3845.44
    好氧351.3436.65
    气浮2253.0215.21
    强氧化133.762.28
      注:水质指标为间歇取样3次测定的均值。
    下载: 导出CSV

    表 2  河南某典型煤热解废水处理工艺出水及达标排放、回用指标

    Table 2.  Indicators for effluent, discharge and recycling standards of a typical coal pyrolysis wastewater treatment program in Henan province mg·L−1

    样品及标准CODTph挥发酚氨氮
    工艺出水≥200≥1.50≥1.00≥2.50
    污水综合排放二级标准≤150≤0.50≤50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标准(冷却循环水)≤60≤10
      注:“—”表示未明确提出指标要求。
    样品及标准CODTph挥发酚氨氮
    工艺出水≥200≥1.50≥1.00≥2.50
    污水综合排放二级标准≤150≤0.50≤50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标准(冷却循环水)≤60≤10
      注:“—”表示未明确提出指标要求。
    下载: 导出CSV
  • [1] 肖剑. 褐煤中含氧和含氮化合物的分析及其模型化合物与水的氢键作用[D]. 徐州: 中国矿业大学, 2017.
    [2] ZHENG M Q, HAN Y X, XU C Y, et al. Selective adsorption and bioavailability relevance of the cyclic organics in anaerobic pretreated coal pyrolysis wastewater by lignite activated coke[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9, 653: 64-73. doi: 10.1016/j.scitotenv.2018.10.331
    [3] 韩洪军, 郑梦启, 徐春艳, 等. 煤热解废水中典型环状污染物的生物毒性评估方法研究[J]. 煤炭科学技术, 2018, 46(9): 31-36.
    [4] ZHENG M Q, ZHU H, HAN Y X, et al. Comparative investigation on carbon-based moving bed biofilm reactor (MBBR) for synchronous removal of phenols and ammonia in treating coal pyrolysis wastewater at pilot-scale[J].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19, 288: 121590. doi: 10.1016/j.biortech.2019.121590
    [5] JIA S Y, ZHUANG H F, HAN H J, et al. Application of industrial ecology in water utilization of coal chemical industry: A case study in Erdos, China[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16, 135: 20-29. doi: 10.1016/j.jclepro.2016.06.076
    [6] 吴限. 煤化工废水处理技术面临的问题与技术优化研究[D]. 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6.
    [7] 姜忠义, 李玉平, 陈志强, 等. 煤化工废水近零排放与资源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J]. 化工进展, 2016, 35(12): 4099-4100.
    [8] 李丹阳. 基于氮气气浮除油与改善煤化工废水生化处理效能研究[D]. 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
    [9] ZHENG M Q, XU C Y, ZHONG D, et al. Synergistic degradation on aromatic cyclic organics of coal pyrolysis wastewater by lignite activated coke-active sludge process[J].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2019, 364: 410-419. doi: 10.1016/j.cej.2019.01.121
    [10] 何苗, 张晓健, 瞿福平, 等. 杂环化合物好氧生物降解性能与其化学结构相关性的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1997, 17(3): 8-11.
    [11] 何苗. 焦化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经厌氧酸化后对好氧生物降解性能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1998, 18(3): 85-88.
    [12] 何苗. 杂环化合物和多环芳烃生物降解性能的研究[D]. 北京: 清华大学, 1995.
    [13] 陈伟. 环境中典型化学活性有机物及其相关环境行为的分子光谱研究[D]. 合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6.
    [14] PENG S W, HE X W, PAN H W. Spectroscopic study on transformations of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in coal-to-liquids wastewater under integrated chemical oxidation and biological treatment proces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18, 70: 206-216. doi: 10.1016/j.jes.2018.04.006
    [15] ZHENG M Q, HAN Y X, HAN H J, et al. Synergistic degradation on phenolic compounds of coal pyrolysis wastewater (CPW) by lignite activated coke-active sludge (LAC-AS) process: Insights into succession of microbial community under selective pressure[J]. Bioresource Technology, 2019, 281: 126-134. doi: 10.1016/j.biortech.2019.02.074
  • 期刊类型引用(2)

    1. 张超,杨传玺,赵健艾,王小宁,赵伟华,肖宜华,唐沂珍,孙好芬,王炜亮. 高级氧化工艺中催化剂纳米限域效应研究进展. 环境化学. 2025(01): 53-65 . 本站查看
    2. 林家洪,徐健,甘智豪,陈铭杰,刘永龙,陶宏兵,邓小锋,李良秋. 一种天然植物类杀菌净味原料的制备及其应用. 日用化学品科学. 2024(03): 39-42 . 百度学术

    其他类型引用(4)

  • 加载中
    Created with Highcharts 5.0.7Chart context menu访问类别分布DOWNLOAD: 5.1 %DOWNLOAD: 5.1 %HTML全文: 91.1 %HTML全文: 91.1 %摘要: 3.8 %摘要: 3.8 %DOWNLOADHTML全文摘要Highcharts.com
图( 5) 表( 2)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5862
  • HTML全文浏览数:  5862
  • PDF下载数:  62
  • 施引文献:  6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9-07-08
  • 录用日期:  2019-10-15
  • 刊出日期:  2020-04-01
韩洪军, 郑梦启, 徐春燕, 张正文. 煤热解废水典型工艺流程中芳香化合物的降解特性[J]. 环境工程学报, 2020, 14(4): 935-942. doi: 10.12030/j.cjee.201907042
引用本文: 韩洪军, 郑梦启, 徐春燕, 张正文. 煤热解废水典型工艺流程中芳香化合物的降解特性[J]. 环境工程学报, 2020, 14(4): 935-942. doi: 10.12030/j.cjee.201907042
HAN Hongjun, ZHENG Mengqi, XU Chunyan, ZHANG Zhengwen. Aromatic compounds degradation characterization in a typical process of coal pyrolysis wastewater treatment[J]. 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20, 14(4): 935-942. doi: 10.12030/j.cjee.201907042
Citation: HAN Hongjun, ZHENG Mengqi, XU Chunyan, ZHANG Zhengwen. Aromatic compounds degradation characterization in a typical process of coal pyrolysis wastewater treatment[J]. 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20, 14(4): 935-942. doi: 10.12030/j.cjee.201907042

煤热解废水典型工艺流程中芳香化合物的降解特性

    通讯作者: 韩洪军, E-mail: han13946003379@163.com
    作者简介: 韩洪军(1955—),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煤化工废水零排放。E-mail:han13946003379@163.com
  • 1. 哈尔滨工业大学,水资源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哈尔滨 150090
  • 2. 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学院,哈尔滨 150090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17YFB0602804)

摘要: 选取河南某低阶煤热解废水处理典型工艺流程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各单元对芳香化合物的降解特性。通过降解效能对比发现,SBR工艺对酚类(96.13%)和氮杂环类化合物(78.13%)的降解能力最高,故其为芳香化合物降解的核心单元。通过凝胶色谱、紫外-可见光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对全流程废水特性的表征,推测出其分子质量在3 kDa左右,荧光峰在Ex/Em=(300~370) nm/(400~450) nm的腐殖酸物质是煤热解废水关键的难生化物质。各单元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废水处理效果不佳的原因在于酸化、气浮、好氧及强氧化单元。在此基础上,根据最新研究结果和成功案例对现有工艺提出了针对性改进方案。以上结果可为类似的废水处理工程提供参考。

English Abstract

  • 我国能源长期依赖以低阶煤为主的煤炭资源,其中褐煤储量达1 300×108 t,占总煤炭资源的13%[1]。由于高水分、高灰分、低热值的特点,褐煤直接利用难度较高,而中低温(400~800 ℃)煤热解能快速将其转化为煤气、焦油等煤基产品,是当代煤炭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2]。然而,由于较低的反应温度和煤质,低阶煤热解过程产生的废水比以往的煤气化废水更复杂,芳香化合物残余量更高,其中以酚类和含氮杂环化合物为主,大多是高毒性、高致癌性化合物,因此,煤热解废水会加剧煤工业的环境危机和治理难度[3]。近年来,我国加紧推进煤工业废水零排放,酚类和杂环类物质的降解成为煤热解废水零排放的关键。

    煤热解废水有机质含量极高,化学需氧量(COD)约为10 000~40 000 mg·L−1,其中酚类含量最高,总酚(Tph)约为4 000~8 000 mg·L−1,氮杂环物质含量随煤质及工艺参数波动较大,通常在100 mg·L−1以上[4]。由于共轭环结构的稳定性,传统活性污泥法难以实现高浓度酚类等物质降解。经过长期探索和工程实验,以蒸氨脱酚为预处理、厌氧-缺氧-好氧等多级生物工艺为主体、高级氧化为深度处理的典型工艺流程已普遍应用于煤化工废水处理[5-6]。但随着零排放政策的推进,在水质波动或工况改变的情况下,现行绝大多数煤化工废水处理工程难以保证长期稳定的出水达标。河南某低阶煤制气废水在SBR主生化工段进水水质波动时无法满负荷运行,且曝气池产生大量的泡沫,后续工艺相继崩溃,出水COD和氨氮难以达标[7]。云南某褐煤制化肥企业的酚氨回收、A2O生化和芬顿氧化全流程长期运行不达标,产生大量废气、含酚废水和废渣,该厂多次被勒令停产整顿[8]。同时,国内的煤化工废水处理大多只关注COD、氨氮等常规综合指标,芳香化合物的降解性能极少涉及,造成严重的环境安全隐患,并凸显煤热解废水处理过程中芳香污染物降解研究的重要性。

    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选取河南某煤热解废水典型工艺流程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了该废水处理流程中污染物的降解性能和废水特性转变,并通过统计分析评估了各单元在芳香化合物降解过程的贡献,解析了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方案,为类似的废水处理提供参考。

  • 图1为国内煤热解废水处理的典型工艺流程,经酚氨预处理后,废水的处理单元主要有空气气浮、厌氧水解、两级厌氧、SBR、缺氧酸化、好氧、空气气浮和次氯酸钠强氧化。其中厌氧前端的气浮1主要用于去除废水浮油,而好氧后端气浮2主要去除出水漂浮的泡沫等,酸化-好氧单元相当于分置式的缺氧-好氧(AO)工艺。

  • 项目废水为河南省某低阶煤制气产生的高酚氨废水,经酚氨回收系统预处理后,COD为4 000 mg·L−1以上,总酚为1 000~2 000 mg·L−1。经气相色谱-质谱定性分析出34种有机化合物,废水中主要含有苯酚、邻苯二酚、对甲酚、2-甲基苯酚等酚类化合物、3-甲基-1,2-苯二醇、3-甲基苯甲酸等芳香酸和醇类物质,其中原水酚类物质占有机质的80%左右,并通过液相色谱识别了废水中的吡啶、喹啉、吲哚3种主要的氮杂环类物质。

  • 废水常规综合指标如COD、Tph、溶解氧(DO)等根据标准方法[9]测定。酚氨回收预处理出水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6890GC-5973/5975MSD,安捷伦,美国)定性鉴别。同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1260 Infinity,安捷伦,美国)定量测定吡啶、喹啉和吲哚,流动相为乙腈/水=50%∶50%,检测波长分别为253、313和287 nm。经0.45 μm滤膜过滤后,紫外-可见光光谱(珀金埃尔默,美国)、三维荧光光谱(F-7000,日立,日本)和凝胶渗透色谱(沃特世,美国)用于表征废水溶解性有机物分子特性。

  • 常规指标、紫外光谱及液相色谱重复3次测定,均利用OriginLab 2016(OriginLab Corporation, USA)绘图。根据各单元COD、Tph去除量及对应废水DO分布,利用Canoco 5.1(Microcomputer Power, USA)非限制性主成分分析识别各单元降解性能的差异。

  • 表1反映了各单元出水COD及Tph浓度变化。可以看出,Tph沿流程逐渐下降,因此,本工艺能够有效去除酚类污染物。废水中有机质以酚类为主,COD变化与Tph基本一致;然而,水解段去除5.03%的酚类物质,但COD相对于气浮1单元却略有上升(6.77%)。根据肖剑[1]的研究结果,大分子芳香化合物由于存在共轭环结构,热稳定性较高,尤其是缺π电子结构的氮杂环类物质,因此,消解法检测COD难以有效降解芳香环,从而导致结果偏低。厌氧水解工艺出水COD升高表明其能够打开大分子的共轭环,从而提升废水整体降解性能。相比而言,两级厌氧单元出水COD和Tph分别下降了26.36%和20.33%,这说明两级厌氧生物降解不仅破坏了芳香环结构,更有效地实现了部分有机物的矿化。通常,有机物的矿化主要发生在有氧单元[9],其中DO为2.0~3.0 mg·L−1的SBR工艺实现了全流程最高幅度的COD(84.07%)和Tph(96.13%)降解,其次是次氯酸钠强氧化(51.95%和86.97%)。值得注意的是,中间的酸化工艺(DO=0.3 mg·L−1)和好氧工艺(DO=6 mg·L−1)对有机物的降解效率均在25%以下,这种分置式AO工艺对有机物降解效果偏低,并最终导致全流程出水COD长期在200 mg·L−1附近波动,COD和酚类物质常超出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二级指标(表2)。根据当前我国对于煤工业废水零排放要求,出水必须厂区回用,而本流程出水有机物无法满足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标准(GB 19923-2005)中锅炉补给水和冷却循环水要求(COD≤60 mg·L−1),因此,仍须进一步深度处理。

    图2反映了废水中主要的吡啶、喹啉和吲哚等3种氮杂环类小分子化合物含量的变化。根据上述对厌氧工艺的分析,推测水解和厌氧工艺出水中3种物质总量的上升(25.02%和17.21%)可能是大分子向小分子化合物的转化所致。其中吡啶的含量基本不变,说明其结构最稳定,这与何苗等[10-12]的研究结果一致。此外,厌氧前端的空气气浮也导致出水杂环类物质上升,且出水颜色显著加深,这可能是由于高浓度芳香化合物复杂的氧化反应所造成的,李丹阳[8]的研究也证实了空气气浮导致煤气化废水出水副产物大幅增加。对于有氧单元,类似于酚类降解,SBR工艺也表现出对氮杂环类最高的降解性能(78.33%),其次是强氧化工艺(42.30%),酸化和好氧工艺分别去除10.00%和30.60%的氮杂环物质,而气浮2中的去除率为18.42%。同时,这3种杂环化合物之间的降解性能存在明显差异,吲哚类化合物在厌氧工艺之后各单元均有降解,而喹啉类化合物的浓度只在SBR(76.55%)、好氧(76.90%)和强氧化(16.66%)单元有所下降,吡啶类化合物的降解也主要发生在SBR(82.64%)和强氧化(49.31%)单元,由此推测,这3种杂环类化合物降解性能为吲哚>喹啉>吡啶,这再次验证了何苗等[10]对杂环化合物稳定性的研究结果。综上所述,SBR工艺对于酚类、氮杂环类物质的降解性能最优,其次为强氧化工艺,酸化-好氧“分置式AO”工艺对芳香化合物的降解性能较差。

  • 图3反映了原水沿处理流程的分子质量及芳香性变化。由图3(a)可见,原水分子质量主要分布在10 kDa以上,而气浮1之后分子质量主要分布在4 kDa以下,这说明气浮1可去除部分大分子油类物质,但其出水波形不规则,推测空气气浮导致废水中大量氧化副产物的产生。另一方面,除强氧化外,各单元出水均在停留时间T=1 000 s有显著峰型,因此,对应的分子质量为3 kDa左右的物质可能是煤热解废水关键的难降解物质。而T>1 200 s之后的峰则对应分子质量小于1 kDa的小分子物质,水解、厌氧和SBR出水中T=1 350 s的峰强度依次升高,这说明由水解到SBR,大分子物质逐渐向小分子转化。酸化单元之后,峰的停留时间继续后移,但同时好氧和气浮2出水分子质量为3 kDa的物质比例再次上升,综上推测T=1 350 s的物质可生化性较高,而好氧代谢大量消耗该类物质,同时空气氧化反应导致废水中难降解物质比例再次升高。强氧化出水的峰主要分布于T=1 450 s和1 550 s附近,T=1 000 s的峰几乎消失,可见次氯酸钠与难生化污染物有显著的反应;而在T=1 100 s附近产生的新峰说明次氯酸钠氧化并不能将难降解物质彻底降解,反而可能产生更难降解的物质。

    由于UV254与废水整体芳香性呈正相关性[13],由图3(b)可知,气浮1相对原水UV254下降可能因为空气气浮去除了浮油中的苯类等疏水芳香族物质。水解和厌氧工艺出水UV254升高与上述小分子氮杂环含量上升有关,并与T=1 350 s的物质比例升高相对应,这说明水解和厌氧工艺促进了大分子芳香化合物向小分子化合物的转化。SBR出水UV254相对厌氧工艺下降了8倍以上,结合水解、厌氧单元中相似的分子质量变化趋势(图3(a)),SBR不仅进一步实现了大分子向小分子的转化,并且更彻底地降解了芳香类化合物。同时,有研究[13-14]认为,UV300/UV400能够有效表征废水整体的分子质量水平,由此推断,气浮2之前各段出水整体分子质量并没有明显差异,这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分子质量为3 kDa的难降解物质主导了废水的光谱特征。

    图4(a)~图4(i)分别表示由调节池出水至强氧化出水的荧光光谱。根据PENG等[14]的研究,全流程出水荧光光谱划分为A酚类(Ex/Em=275 nm/300 nm),B、C腐殖酸(Ex/Em=(300~370) nm/(400~450) nm)和D富里酸(Ex/Em=(200~250) nm/(400~450) nm) 4个荧光区域。由图4(a)~图4(d)中单独的A荧光区域可见, 酚类在SBR工艺之前的废水成分中占绝对主导地位,结合图4(e)~图4(i)中有氧单元A区域荧光的消失可知,厌氧反应相比好氧反应对酚类的降解效果较差。有氧生物单元出水以腐殖酸、富里酸为主,其中SBR出水B、C区荧光强度最低,因此,腐质化程度最低。B和C区域尤其是C区域荧光在有氧单元出水极其显著,其可能对应分子质量为3 kDa的关键难降解物质,酸化、好氧和气浮2出水C区域荧光强度升高也与3 kDa物质变化一致(图3(a))。酸化(DO=0.3 mg·L−1)、好氧(DO=6 mg·L−1)分别处于严格缺氧和好氧条件,C区域荧光变化结果进一步说明分置的缺氧-好氧工艺无法有效去除难降解芳香化合物。此外,好氧和气浮2工艺均产生D区域荧光对应着图3(a)T>1 350 s产生的新峰,证明充分的空气氧化形成了更多的氧化副产物。强氧化出水仍保留显著的C荧光区域,同样对应着图3(a)T=1 100 s左右的新型降解产物,这说明次氯酸钠无法充分降解该荧光区域的难生化物质。

  • 实际工程设计的各单元在煤热解废水降解中起到不同的作用,因此,须各单元降解性能综合对比分析,进而评估各单元是否实现了其设计功能。图5(a)为主成分分析图。各单元与污染物指标夹角越小,与原点距离越大,其相应降解贡献越大,由此可见,SBR为有机物降解的最主要单元。图5(b)将各单元依据含氧量划分为不同工艺,其中厌氧水解、两级厌氧和缺氧酸化属于低氧工艺,其余均属于高氧工艺,而SBR的DO=2.0~3.0 mg·L−1,处于低水平好氧环境。在低氧工艺中,两级厌氧对芳香类化合物降解的贡献最大,水解及酸化属于同种工艺,其主要用于提升后续工段废水的可生化性。水解对污染物去除的贡献最小,但由2.1节推断,其可实现芳香环的裂解,提升了废水可生化性[9]。由图3推测,酸化并未有效分解大分子物质及杂环物质,没有达到改善好氧单元进水水质的目的。

    就高氧工艺而言,无论气浮1、气浮2还是好氧生物单元均产生了复杂的氧化反应,形成更多的副产物。实际工程考察发现,气浮1、气浮2分别有效去除悬浮油类和泡沫,但出水色度均显著加深,可见气浮工艺虽然实现设计目标,但可以引发新的问题。本工艺流程中的好氧单元持续高强度曝气但无法适应波动的水质,且出水残余有机物过多导致气浮2和强氧化工艺功耗、药耗持续较高,这是造成出水不达标和成本较高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对于强氧化工艺,国内煤热解废水处理通常采用高级氧化如臭氧氧化、芬顿氧化等作为深度处理工艺。本研究采用的次氯酸钠氧化工艺虽然节省了成本,但由图3图4可知,强氧化并没有将难降解物质消除,并可能产生更难降解的物质,因此,导致出水难以回用,进而无法实现零排放目标。由此可见,酸化、气浮、好氧、强氧化单元是本工艺流程降解芳香化合物的薄弱环节和导致出水不达标的主要症结。

    李丹阳[8]提出并应用的氮气气浮工艺不仅能够利用煤热解工厂富裕氮气去除悬浮物,而且不会造成过度的氧化反应,是对当前空气气浮工艺改进的优先选择。在生化工艺方面,严格的厌氧和高氧工艺均不适合作为芳香化合物降解的核心工艺,因为芳香环降解路径需要厌氧和好氧反应的协同参与[15]。最新研究[9]表明,限氧条件(DO=1.0~2.0 mg·L−1)移动生物床(MBBR)工艺中兼性微生物通过连续的厌氧-好氧微环境高效水解芳香环并快速降解开环后的物质。因此,笔者建议将SBR调整为限氧环境的MBBR工艺,取消酸化单元或将其与好氧单元合建为一体式AO工艺,下调曝气强度并同样投加填料改造成MBBR工艺,这能够在不增加基础建设、缩减能耗的前提下实现工艺改良。最后,对于强氧化工艺,应当升级成为臭氧氧化工艺,依据物料平衡,能够大幅削减含盐水的产量,进而降低尾水处理费用及回用难度。

    目前,韩洪军等[5]研发的EBA工艺就是整合氮气气浮、厌氧共代谢、微氧生物工艺和改良AO工艺的处理流程,EBA应用于内蒙古图克煤制气项目,经高级氧化后出水符合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标准(GB 19923-2005)的要求,并在全厂实现再生水回用,是国内煤热解废水处理值得借鉴的典型案例,部分验证了本研究的理论分析。近期该工程将进一步应用填料改造生化工艺,而其对芳香化合物的降解性能则有待进一步研究。

  • 1) 本研究中处于低水平好氧环境的SBR工艺是降解芳香污染物的核心工艺,能够高效降解废水中酚类(96.13%)和氮杂环(78.13%)物质,出水主要是分子质量低于1 kDa的小分子芳香化合物。

    2) 通过光谱分析结果,推测煤热解废水中关键的难降解成分为分子质量在3 kDa左右,荧光峰为Ex/Em=(300~370) nm/(400~450) nm的腐殖酸物质。

    3) 通过各单元降解性能评估,酸化、气浮、好氧、强氧化工艺单元是全流程中降解性能较差的环节,并推荐采用氮气气浮、限氧移动生物床和臭氧氧化对现有煤热解废水处理工艺升级改造。

参考文献 (15)

返回顶部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