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cessing math: 40%

紫外光照凝胶固化-纳米颗粒增强LIBS检测强酸性废水中的重金属

夏志林, 孔令昊, 胡星云, 彭先佳. 紫外光照凝胶固化-纳米颗粒增强LIBS检测强酸性废水中的重金属[J]. 环境工程学报, 2020, 14(8): 2057-2065. doi: 10.12030/j.cjee.202005135
引用本文: 夏志林, 孔令昊, 胡星云, 彭先佳. 紫外光照凝胶固化-纳米颗粒增强LIBS检测强酸性废水中的重金属[J]. 环境工程学报, 2020, 14(8): 2057-2065. doi: 10.12030/j.cjee.202005135
XIA Zhilin, KONG Linghao, HU Xingyun, PENG Xianjia. Detection of heavy metals in strongly acidic wastewater by UV irradiation induced gel solidification-nanoparticle enhanced LIBS method[J]. 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20, 14(8): 2057-2065. doi: 10.12030/j.cjee.202005135
Citation: XIA Zhilin, KONG Linghao, HU Xingyun, PENG Xianjia. Detection of heavy metals in strongly acidic wastewater by UV irradiation induced gel solidification-nanoparticle enhanced LIBS method[J]. 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20, 14(8): 2057-2065. doi: 10.12030/j.cjee.202005135

紫外光照凝胶固化-纳米颗粒增强LIBS检测强酸性废水中的重金属

    作者简介: 夏志林(1987—),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业酸性废水处理。E-mail:zlxia_st@rcees.ac.cn
    通讯作者: 彭先佳(1977—),男,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工业废水污染控制及资源化。E-mail:xjpeng@rcees.ac.cn
  •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2019YFC1907603);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7ZX07107-005-02)
  • 中图分类号: X753

Detection of heavy metals in strongly acidic wastewater by UV irradiation induced gel solidification-nanoparticle enhanced LIBS method

    Corresponding author: PENG Xianjia, xjpeng@rcees.ac.cn
  • 摘要: 强酸性废水组份复杂,且常规方法难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其中的重金属,为此建立了基于样品固化预处理和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快速准确检测强酸性废水中重金属的方法。结果表明:在紫外光照条件下,固化剂丙烯酰胺和丙烯酸受光引发剂(2-羟基-4′-(2-羟乙氧基)-2-甲基苯丙酮)作用聚合形成相互交联的长链聚合物网络结构,可在广泛的酸度下实现对强酸性废水的快速凝胶固化;同时凝胶表面覆上纳米银颗粒能增强激光对样品表面的烧蚀强度,增强了LIBS光谱强度;LIBS激发的Cu(I) 324.75 nm、Ni(I) 218.64 nm 和Zn(II) 206.12 nm光谱强度与无纳米银颗粒相比得到了显著提高。在优化的固化条件和LIBS系统参数下,紫外光照凝胶固化纳米颗粒增强LIBS对强酸性废水中Cu2+、Ni2+和Zn2+ 重金属的检出限分别为1.489、1.512和 4.886 mg∙L−1。对实际强酸性废水中Cu2+、Ni 2+和Zn2+ 的加标回收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强酸性废水中重金属分析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紫外光照凝胶固化-纳米颗粒增强LIBS方法可实现强酸性废水中重金属的快速和精准检测,为强酸性废水中重金属的检测提供新的技术支持。
  •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石化企业的产业范围和规模日益增长,石化企业产生废水的数量及种类越来越多[1-3]。同时,随着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1-2015)在2017年7月1日的实施,国内石化企业的废水处理面临巨大的挑战[4-5]。目前,石化废水的处理主要以二级生物处理为核心,出水可生化性差、含盐量高、难以资源化回收利用,而直接外排又会造成水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对二级处理出水深度处理后进行资源化回收利用或者达标排放,是当前石化企业的迫切需求[5-6]

    近年来,电吸附技术在废水处理、污水回用等领域备受关注[7-8]。庞维亮等[9]在对活性炭进行改性研究中发现,电吸附技术吸附效率受到电极材料的孔径分布和表面官能团的种类及数量的影响。姚迪等[10]考察了KOH添加量对煤基电极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发现KOH添加量的增加使得电极材料微孔和中孔数量及表面含氧官能团增加,有效促进了电吸附技术对氰化废水的处理效果。李虹雨等[11]在研究椰壳活性炭对水中苯酚的吸附过程中,发现椰壳活性炭经氢氧化钠改性后,平均孔容增大,表面碱性基团增加,同时提高了对苯酚的吸附效果。

    活性炭电极材料的表面形貌、化学结构会影响其电吸附效率。有研究[10-12]表明,采用NaOH、KOH及氨水等改性剂对活性炭进行改性会可提高活性炭电吸附效率。但是,现阶段对于活性炭电极材料的改性研究多集中在不同改性方法及改性剂的不同改性条件对单一污染物电吸附处理效率的影响上,对于改性后活性炭电吸附处理水质状况较为复杂的水体中各污染物指标的去除规律及去除机理等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9-11]。本研究以NaOH、KOH及氨水为改性剂,对活性炭纤维(ACF)电极材料进行改性,观察改性前后ACF电极材料对RO浓水各污染物指标的去除规律;同时,结合SEM、FT-IR表征分析与电吸附除盐吸附动力学方程拟合结果,探究了经碱改性的ACF电吸附除盐机理。

    实验试剂:硫酸银(Ag2SO4)、硫酸汞(HgSO4)、重铬酸钾(K2Cr2O7)、硫酸(H2SO4)、邻苯二甲酸氢钾(C8H5KO4)、氢氧化钠(NaOH)、氯化钠(NaCl)、氢氧化钾(KOH)、二氯化汞(HgCl2)、碘化钾(KI)、酒石酸钾钠(C4O6H4KNa)、氯化铵(NH4Cl)、溴化钾(KBr)、碘化汞(HgI2)均为分析纯。

    实验仪器:电导率仪(DDS-307,上海雷磁科学股份有限公司);恒温干燥箱(202型,北京科伟永兴仪器有限公司);浊度仪(2100P,上海而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可见分光光度计(722N,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紫外分光光度计(752N,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电子天平(FA2004型,上海良平仪器仪表有限公司);蠕动泵(YZ-2515,无锡市天利流体工业设备厂);直流恒压电源(WYJ-5A,天正集团有限公司);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IRprestige-2,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扫描电子显微镜(Quanta FEG 450型,美国FEI公司)。

    实验材料:本实验采用江苏苏通炭纤维有限公司生产的STF1300型活性炭纤维,其基本理化性质见表1

    表 1  活性炭纤维基本理化性质
    Table 1.  Basic physiochemical properties of activated carbon fiber
    BET比表面积/(m2·g−1)厚度/mm孔径分布/%孔容/(cm3·g−1)灰分/%
    <1 nm1~2 nm2~5 nm>5 nm
    1 5002.0083~846~76~74~50.9~1.282~3
     | Show Table
    DownLoad: CSV

    实验用水:实验用水取自兰州某炼化企业的RO浓水,该企业深度处理采用超滤和反渗透组合工艺,RO浓水水质情况见表2

    表 2  反渗透浓水的水质状况
    Table 2.  Water quality of reverse osmosis concentrated water
    pHCOD/(mg·L−1)氨氮/(mg·L−1)UV254/cm−1浊度/NTU电导率/(µS·m−1)
    7.5±0.250.531.860.2271.842 400±10
     | Show Table
    DownLoad: CSV

    实验工艺流程图及电吸附装置如图1图2所示。实验采用两级吸附,考察电吸附电极材料改性前后对RO浓水各指标的去除效果。实验前,用RO浓水冲洗电吸附装置,直至出水电导率和原水电导率相近,接着施加电压进行吸附实验。实验电压为2.1 V,电吸附时间为18 min,再生方式采用先反接6 min,再短接通水6 min,实验周期约为30 min。

    图 1  实验工艺流程
    Figure 1.  Flow of experimental process
    图 2  电吸附装置
    Figure 2.  Electro-sorption device

    图3可知,采用氨水改性前后ACF的表面形貌是有差别的,未改性ACF在低倍数扫描下,ACF错乱无序地相互交杂在一起,相互之间存在明显缝隙;而在高倍数扫描下,整体上,看纤维表面是平滑的,排列比较整齐,沟槽明显,表面几乎没有其他附着物。由氨水改性的ACF-1电极材料表面有少量散落的碎屑物,这可能是附着在ACF表面及堵塞在孔隙中的灰分物质被改性剂氨水清洗掉或发生反应后形成的残留物,ACF中灰分物质的降低不仅可以提高ACF比表面积,同时也会增强ACF的吸附活性。由此看出,氨水改性会使得ACF表面形貌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对ACF电吸附性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13]

    图 3  未改性活性炭纤维和氨水改性活性炭纤维的电子扫描显微镜图片
    Figure 3.  SEM images of unmodified ACF and ammonia-modified ACF

    图4为未改性ACF和氨水改性活性炭纤维(ACF-NH3)红外吸收光谱图。可以看出,在3 600 cm−1附近有针状的峰形存在,可能是羟基或者其他干扰基团;在2 320 cm−1和2 367 cm−1附近有吸收峰,可能是C=C或者C=O;在1 700 cm−1处出现微弱的变形振动波形,极有可能是苯的衍生物。指纹区内,1 521 cm−1附近的吸收峰推断是含氧的基团;988 cm−1的吸收峰可能会有醚基—C—O存在。同时,ACF-NH3光谱图表现出不一样的形式,其波形和吸收峰变得更加缓和,这可能是因为改性剂氨水为弱碱,可与ACF表面酸性官能团发生反应,使得改性后ACF表面酸性官能团有一定程度的降低。3 400 cm−1附近显示出较小的吸收峰,这可能是—OH伸缩振动引起的;2 300 cm−1附近出现吸收峰,这可能是C≡N伸缩振动引起的;1 700 cm−1附近显示的是由于C=O或者O—C=OH振动引起的特征吸收谱带。由此可以推测,在氨水改性过程中与ACF表面可能发生的反应[14]见式(1)~式(2)。

    图 4  未改性活性炭纤维和氨水改性活性炭纤维红外吸收光谱图
    Figure 4.  FT-IR spectra of unmodified ACF andammonia-modified ACF

    可见,经过氨水改性处理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ACF表面官能团的种类和数量,而这种改变会对ACF电吸附脱盐性能产生影响[13-14]

    在室温条件下,控制进水流量为20 mL·min−1,调节电压为2.1 V,对表2所述的RO浓水进行电吸附实验。放置ACF-NaOH、ACF-KOH、ACF-NH3及未改性ACF在电吸附装置上,运行4个周期,分析碱改性ACF对RO浓水电导率、氨氮、COD及UV254的去除规律。结果见图5~图8

    图 5  碱改性前后ACF电吸附处理RO浓水除盐性能
    Figure 5.  ROCW desalination performance by the electro-sorption treatment with ACF electrode before andafter alkali modification
    图 8  改性前后ACF电吸附处理RO浓水去除UV254效果
    Figure 8.  UV254 removal effect from ROCW by the electro-sorption treatment with ACF electrode before andafter alkali modification

    图5可知,改性ACF均比未改性时表现出更好的除盐性能,ACF-NH3电极材料除盐性能最佳。这是因为未改性ACF、ACF-NaOH、ACF-KOH、ACF-NH3的平均除盐率由小到大依次为5.29%、6.53%、6.64%及9.69%,ACF-NH3的最大除盐率为13.81%。平均去除率与最大去除率越高,说明材料的吸附性能越强、吸附容量越大。ACF-NaOH与ACF-KOH均表现出较好的电吸附除盐效果,这是因为活性炭纤维经过NaOH及KOH强碱浸渍改性后对其表面成功地进行了刻蚀,打开了原本“关闭”着的介孔,使活性炭颗粒的粒径减小,介孔孔容增加,孔径分布得到了改善,并使得活性炭表面亲水性、碱性增强且含氧官能团数量增多[15]。经氨水改性后,ACF-NH3电极材料可能引进含氮元素,同时从一定程度上改变ACF表面官能团的种类和数量,使其表面形成较丰富的官能团结构[16]

    图6可知,NaOH和KOH改性减弱了ACF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氨水改性会增强ACF对于氨氮的吸附效果。ACF-NaOH和ACF-KOH氨氮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0.09%、20.65%,低于未改性ACF的27.43%,这可能是因为ACF经过2种强碱NaOH、KOH改性后,导致ACF表面的酸性官能团数量有显著的下降,进而使改性后ACF表现出较强的碱性;然而,当环境中pH过高时,溶液中氮以NH3·H2O为主要形式存在,减小了NH4+的自由度[17],从而使得ACF吸附效果降低。ACF-NH3平均去除率达到41.80%,可见氨水改性增强了ACF对于氨氮的吸附效果。这可能是因为氨水为弱碱,ACF表面所含有的酸性基团与氨水的反应并不完全,因此,ACF表面仍然会存在一定量的酸性基团,不会使ACF表现出较强的碱性,最终导致环境中pH偏碱性。在这种情况下,ACF表面的—COOH、—ROH等基团逐渐发生质子化作用,形成带负电的—COO、—RO基团并和带正电的溶液中NH4+通过静电引力实现结合,此外,ACF表面羰基等基团也可以与NH4+形成氢键[18]

    图 6  碱改性前后ACF电吸附处理RO浓水去除氨氮效果
    Figure 6.  Ammonia nitrogen removal effect from ROCW by the electro-sorption treatment with ACF electrode beforeand after alkali modification

    图7可知,NaOH对ACF的改性减弱了其对COD的平均去除率,而氨水和KOH改性会增强ACF对于COD的吸附效果。ACF-KOH对COD的平均去除率优于未改性的ACF。其主要原因为:经KOH处理后,ACF电极上羟基、羧基、羰基等官能团数量增多,其中的羧基和羟基可以增强离子交换反应;羰基可以加快感应电流反应的电子转移;此外,本研究反渗透浓水中有很大一部分带电的有机分子,这部分分子能够在通电条件下向电极移动,被吸附在电极表面[19]。ACF-NH3对COD的平均去除率最高,可达到43.97%。其主要原因为:一方面,氨水改性使得ACF中灰分物质降低,提高了ACF比表面积,增强了ACF的吸附活性;另一方面,随着反应进行溶液中氨氮浓度逐渐增大,COD也随之增大,而产生COD的铵根离子可能受到极板的吸附和氧化双重作用,使得COD的去除效果明显增强[20]。ACF-NaOH对COD的平均去除率比改性前有所降低,这可能是因为ACF经NaOH改性后使ACF孔道坍塌,孔容积呈整体下降趋势,并使得ACF表面酚羟基和羧基数量明显减少[21]

    图 7  碱改性前后ACF电吸附处理RO浓水去除COD效果
    Figure 7.  COD removal effect from ROCW by the electro-sorption treatment with ACF electrode before andafter alkali modification

    图8可知,改性后的ACF均比未改性时表现出对UV254更好的去除效果,而ACF-NaOH电极材料效果最佳,平均去除率为74.3%,最大去除率为75.1%。这是因为NaOH及KOH改性使ACF孔隙结构中大孔和过渡孔比例增加,同时使ACF表面碱性含氧基团大量增加。但是,KOH改性也会产生大量的新微孔结构,而NaOH改性则主要产生中孔孔隙结构[22],根据尺寸排斥效应,在活性炭去除有机物时,只有当活性炭孔径大于有机物分子直径时,有机物分子才能进入活性炭孔隙中[23];同时,活性炭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与有机物分子所能到达的吸附位数量成正比,而不只是与活性炭的比表面积有关[24],ACF-NaOH丰富的中孔孔隙结构更有利于有机物分子扩散至吸附位。氨水改性腐蚀了ACF的结构,使其孔隙结构中微孔比例减小或被堵塞,从而使改性后的ACF对UV254的吸附效果并未提高[25]

    实验对ACF电吸附处理RO浓水除盐过程进行动力学方程进行拟合,拟合曲线见图9,拟合结果见表3。常用的吸附动力学方程式[26]如式(3)~式(7)所示。

    图 9  碱改性前后ACF电吸附处理RO浓水除盐过程吸附动力学方程拟合曲线
    Figure 9.  Adsorption kinetic model curves of ROCW desalination process by electro-sorption treatmentwith ACF electrode before and after alkali modification
    表 3  碱改性前后ACF电吸附处理RO浓水除盐过程吸附动力学方程拟合结果
    Table 3.  Adsorption kinetic models of ROCW desalination process by electro-sorption treatment with ACF electrode before and after alkali modification
    ACF样品准一级动力学方程准二级动力学方程Elovich动力学方程
    K1R2K2K2qe2R2abR2
    未改性ACF0.046 20.846 30.001 50.141 00.888 2−0.666 11.969 90.922 1
    ACF-NaOH0.053 90.921 30.007 10.100 70.918 2−0.761 42.476 00.902 2
    ACF-KOH0.059 30.874 70.015 30.082 20.896 1−0.668 12.672 40.915 2
    ACF-NH30.056 40.873 20.181 90.087 30.890 7−0.185 52.539 90.947 4
     | Show Table
    DownLoad: CSV

    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见式(3)。

    ln(qeqt)=lnqek1t (3)

    式(3)可变形为线性方程见式(4)。

    ln(1qt/qe)=k1t (4)

    式中:qtt时刻的吸附量,mgg1qe为平衡吸附量,mgg1k1为一级吸附速率常数,min

    准二级反应动力学方程见式(5)。

    \frac{t}{{{q_t}}} = \frac{1}{{{k_2}q_{\rm{e}}^2}} + \frac{t}{{{q_{\rm{e}}}}} (5)

    式(5)可变形为线性方程见式(6)。

    \frac{1}{{{q_t}}} = \frac{1}{{{k_2}q_{\rm{e}}^2}}\left( {\frac{1}{t}} \right) + \frac{1}{{{q_{\rm{e}}}}} (6)

    式中:{k_2}为二级吸附速率常数,{\rm{g}} \cdot {({\rm{mg}} \cdot \min )^{ - 1}}{k_2}q_{\rm{e}}^2为初始吸附速率,{\rm{mg}} \cdot {({\rm{g}} \cdot \min )^{ - 1}}

    Elovich动力学方程见式(7)。

    {q_t} = a + b\log \left( t \right) (7)

    式中:a为脱附常数,{\rm{mg}} \cdot {{\rm{g}}^{ - 1}}b为初始吸附速率,{\rm{mg}} \cdot {({\rm{g}} \cdot \min )^{ - 1}}

    图9可知,ACF-NaOH、ACF-KOH及ACF-NH3的动力学方程拟合曲线变化趋势均一致,这说明实验所改性的ACF电极材料可应用于处理反渗透浓水除盐且效果较稳定。由表3可知,对于未改性ACF电吸附除盐过程,Elovich动力学方程相关拟合系数R2为最大值0.922 1,拟合效果较好,这与李娜等的研究结果一致[27]。对于碱改性ACF电吸附除盐过程,Elovich动力学方程有更好的拟合效果,拟合系数R2最高为0.947 4,这表明碱改性ACF电吸附除盐过程是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共存的多相吸附过程,同时也会存在离子交换作用[28]。这是因为,ACF-NH3比未改性ACF处理反渗透浓水时具有更好的脱盐性能,再结合SEM和FT-IR表征分析结果来看,ACF的比表面积、表面官能团的种类及数量是影响ACF脱盐性能的主要因素,因此,相应的物理、化学吸附是ACF电吸附除盐过程的主要作用机理[29]。由FT-IR分析结果可知,ACF-NH3电极上羟基等官能团数量会增多,而羟基可以增强电吸附除盐过程中的离子交换反应[19],所以ACF电吸附除盐过程中也会存在离子交换作用。

    1)ACF-NH3对电导率、氨氮、COD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到13.81%、41.80%、43.97%;同时,ACF-NaOH对UV254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可达到74.3%。这表明使用碱改性ACF对RO浓水进行电吸附处理时,其会对各污染物指标表现出选择性。

    2)结合SEM、FT-IR表征分析的结果和吸附动力学方程拟合的结果,碱改性ACF电吸附除盐过程更符合Elovich动力学方程。这表明碱改性ACF电吸附除盐过程是以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共存的多相吸附过程,同时也存在离子交换作用。

  • 图 1  LIBS实验装置示意图

    Figure 1.  Schematic diagram of LIBS system

    图 2  强酸性废水样品的固化预处理流程

    Figure 2.  Curing pretreatment process for strongly acidic wastewater samples

    图 3  紫外光照对强酸废水固化机理和效果

    Figure 3.  Mechanism and performance of UV irradiation induced solidification of strongly acidic wastewater

    图 4  LIBS分析强酸性水样经凝胶固化后样品的发射光谱

    Figure 4.  Emission spectrogram of LIBS analysis for gel solidified strongly acidic wastewater

    图 5  凝胶样品表面纳米银颗粒对发射光谱强度的增强效果

    Figure 5.  Enhancement of the emission spectral intensity by AgNPs on gel sample surface

    图 6  有无纳米银颗粒凝胶固化样品经LIBS烧蚀后表面图像

    Figure 6.  Crater images of samples with and without AgNPs after LIBS ablation

    图 7  硫酸浓度对样品紫外光照凝胶固化纳米银颗粒增强LIBS的影响

    Figure 7.  Effect of sulfuric acid concentrations on sample gel curing under UV irradiation and AgNPs enhanced LIBS

    图 8  固化剂浓度的优化

    Figure 8.  Optimization of curing agent concentrations

    图 9  LIBS系统激光能量和延迟时间对信噪比的影响

    Figure 9.  Effects of laser energy and delay time on SNR in LIBS system

    图 10  紫外凝胶固化-纳米颗粒增强LIBS对Cu2+、Ni2+ 和Zn2+分析的标准曲线

    Figure 10.  Standard curves for Cu2+, Ni2+ and Zn2+ analysis with UV irradiation induced gel solidification-nanoparticles enhanced LIBS

    表 1  定量标准曲线主要参数

    Table 1.  Parameters of the quantitative standard curves

    元素截距R2Sσ
    Cu2+8.549 60.996 321.55610.7
    Ni2+38.380 00.995 820.03710.1
    Zn2+8.367 00.996 28.289 713.5
    元素截距R2Sσ
    Cu2+8.549 60.996 321.55610.7
    Ni2+38.380 00.995 820.03710.1
    Zn2+8.367 00.996 28.289 713.5
    下载: 导出CSV

    表 2  强酸性废水样品中重金属浓度及加标回收率

    Table 2.  Concentrations of heavy metals in strong acidic wastewater and recovery rates

    元素C初始/(mg∙L−1)C添加/(mg∙L−1)C测定/(mg∙L−1)回收率/%RSD1) /%
    Cu8.7710.0019.60109.0012.21
    Ni10.009.1291.2010.05
    Zn67.7710.0077.0292.5011.15
      注:1)表示n=25;—表示未检出。
    元素C初始/(mg∙L−1)C添加/(mg∙L−1)C测定/(mg∙L−1)回收率/%RSD1) /%
    Cu8.7710.0019.60109.0012.21
    Ni10.009.1291.2010.05
    Zn67.7710.0077.0292.5011.15
      注:1)表示n=25;—表示未检出。
    下载: 导出CSV
  • [1] AGRAWAL A, SAHU K K. An overview of the recovery of acid from spent acidic solutions from steel and electroplating industries[J].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09, 171(13): 61-75.
    [2] MACHADO M D, SOARES E V, SOARES H M V M. Selective recovery of chromium, copper, nickel, and zinc from an acid solution using an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process[J]. Environmental Science & Pollution Research, 2011, 18(8): 1279-1285.
    [3] 吴阳东, 王永成, 韩福勇. PCB酸蚀刻废液制备氧化铜及后续废水处理条件研究[J]. 广东科技, 2013, 22(12): 184-186. doi: 10.3969/j.issn.1006-5423.2013.12.114
    [4] 余辉, 孙聪聪, 焦少俊, 等. 废酸的综合治理与资源化研究进展[J].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8, 30(2): 5-10. doi: 10.3969/j.issn.1006-2009.2018.02.002
    [5] 聂西度, 谢华林. ICP-OES法测定印染废水中多种金属元素[J]. 工业水处理, 2012, 32(5): 84-86. doi: 10.3969/j.issn.1005-829X.2012.05.024
    [6] 周丽, 马艾丽, 李大伟. ICP-OES测定电镀废水中铜、锌、铅、铬、镉、镍[J]. 广东化工, 2016, 43(16): 176-186.
    [7] 刘畅. 两种消解体系处理测定废水中镉的比对[J]. 农业与技术, 2016, 36(23): 5-7.
    [8] 陈宗保, 蔡恩钦, 刘林海. 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废水中多种痕量金属[J].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9, 6(1): 69-71. doi: 10.3969/j.issn.1004-2237.2009.01.015
    [9] 董正臻, 王宏, 蒯春利.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废水中重金属的质量控制[J]. 光谱实验室, 2011, 28(5): 354-356.
    [10] 岳太星, 李晓晶, 李红莉, 等. 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同时测定废水中20种元素[J].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2, 24(4): 44-47. doi: 10.3969/j.issn.1006-2009.2012.04.011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保护部, 中国国家科技标准司. 水质 金属总量的消解 微波消解法: HJ 678-2013[S].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3.
    [12] 宋超, 张亚维, 高勋. 基于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的混合溶液重金属元素检测[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7, 37(6): 1885-1889.
    [13] 李倩雨. 水体重金属元素的激光诱导击穿光谱高灵敏度检测新方法研究[D]. 重庆: 重庆邮电大学, 2019.
    [14] YANG X Y, HAO Z Q, LI C M, et al. Sensitive determinations of Cu, Pb, Cd, and Cr elements in aqueous solutions using chemical replacement combined with surface-enhanced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J]. Optics Express, 2016, 24(12): 13410. doi: 10.1364/OE.24.013410
    [15] WANG X, WEI Y, LIN Q, et al. Simple, fast matrix conversion and membrane separation method for ultrasensitive metal detection in aqueous samples by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J]. Analytical Chemistry, 2015, 87(11): 5577-5583. doi: 10.1021/acs.analchem.5b00253
    [16] LIN Q Y, WEI Z M, GUO H L, et al. Highly concentrated, ring-shaped phase conversion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technology for liquid sample analysis[J]. Applied Optics, 2017, 56(17): 5092-5098. doi: 10.1364/AO.56.005092
    [17] 王彦杰. 氢键增强水凝胶的制备与研究[D]. 天津: 天津工业大学, 2018.
    [18] DE GIACOMO A, KORAL C, VALENZA G, et al. Nanoparticle enhanced laser 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for microdrop analysis at sub-ppm level[J]. Analytical Chemistry, 2016, 88(10): 5251-5257. doi: 10.1021/acs.analchem.6b00324
    [19] DE GIACOMO A, GAUDIUSO R, KORAL C, et al. Nanoparticle-enhanced 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 of metallic samples[J]. Analytical Chemistry, 2013, 85(21): 10180-10187. doi: 10.1021/ac4016165
    [20] WANG Y J, ZHANG X N, SONG Y, et al. Ultrastiff and tough supramolecular hydrogels with a dense and robust hydrogen bond network[J]. Chemistry of Materials, 2019, 31(4): 1430-1440. doi: 10.1021/acs.chemmater.8b05262
    [21] GONG J P, KATSUYAMAY, KUROKAWA T, et al. Double-network hydrogels with extremely high mechanical strength[J]. 2003, 15(14): 1155-1158.
  • 加载中
图( 10) 表( 2)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5913
  • HTML全文浏览数:  5913
  • PDF下载数:  57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0-05-13
  • 录用日期:  2020-06-13
  • 刊出日期:  2020-08-10
夏志林, 孔令昊, 胡星云, 彭先佳. 紫外光照凝胶固化-纳米颗粒增强LIBS检测强酸性废水中的重金属[J]. 环境工程学报, 2020, 14(8): 2057-2065. doi: 10.12030/j.cjee.202005135
引用本文: 夏志林, 孔令昊, 胡星云, 彭先佳. 紫外光照凝胶固化-纳米颗粒增强LIBS检测强酸性废水中的重金属[J]. 环境工程学报, 2020, 14(8): 2057-2065. doi: 10.12030/j.cjee.202005135
XIA Zhilin, KONG Linghao, HU Xingyun, PENG Xianjia. Detection of heavy metals in strongly acidic wastewater by UV irradiation induced gel solidification-nanoparticle enhanced LIBS method[J]. 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20, 14(8): 2057-2065. doi: 10.12030/j.cjee.202005135
Citation: XIA Zhilin, KONG Linghao, HU Xingyun, PENG Xianjia. Detection of heavy metals in strongly acidic wastewater by UV irradiation induced gel solidification-nanoparticle enhanced LIBS method[J]. 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20, 14(8): 2057-2065. doi: 10.12030/j.cjee.202005135

紫外光照凝胶固化-纳米颗粒增强LIBS检测强酸性废水中的重金属

    通讯作者: 彭先佳(1977—),男,博士,研究员。研究方向:工业废水污染控制及资源化。E-mail:xjpeng@rcees.ac.cn
    作者简介: 夏志林(1987—),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工业酸性废水处理。E-mail:zlxia_st@rcees.ac.cn
  • 1.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5
  • 2.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工业废水处理与资源化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5
  • 3.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2019YFC1907603);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2017ZX07107-005-02)

摘要: 强酸性废水组份复杂,且常规方法难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其中的重金属,为此建立了基于样品固化预处理和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快速准确检测强酸性废水中重金属的方法。结果表明:在紫外光照条件下,固化剂丙烯酰胺和丙烯酸受光引发剂(2-羟基-4′-(2-羟乙氧基)-2-甲基苯丙酮)作用聚合形成相互交联的长链聚合物网络结构,可在广泛的酸度下实现对强酸性废水的快速凝胶固化;同时凝胶表面覆上纳米银颗粒能增强激光对样品表面的烧蚀强度,增强了LIBS光谱强度;LIBS激发的Cu(I) 324.75 nm、Ni(I) 218.64 nm 和Zn(II) 206.12 nm光谱强度与无纳米银颗粒相比得到了显著提高。在优化的固化条件和LIBS系统参数下,紫外光照凝胶固化纳米颗粒增强LIBS对强酸性废水中Cu2+、Ni2+和Zn2+ 重金属的检出限分别为1.489、1.512和 4.886 mg∙L−1。对实际强酸性废水中Cu2+、Ni 2+和Zn2+ 的加标回收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强酸性废水中重金属分析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紫外光照凝胶固化-纳米颗粒增强LIBS方法可实现强酸性废水中重金属的快速和精准检测,为强酸性废水中重金属的检测提供新的技术支持。

English Abstract

  • 我国有色金属冶炼、硫酸生产、金属加工和电子信息等行业会产生大量成分复杂的强酸性废水。此类废水酸度极高(1%~80%),且组分复杂多变,含有铜、镍、锌等多种重金属[1-4]。受酸、有机质和盐等复杂组份的影响,常规分析方法难以对强酸性废水中的重金属进行快速准确地检测。例如,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火焰法/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等对强酸废水中重金属分析前,为排除样品基底干扰,常需增加稀释、除酸和消解等程序。这些预处理程序不仅分析时间较长,且复杂的过程会导致分析准确性的下降 [5-11]。因此,对其中重金属的快速、准确分析是目前强酸性废水处理中的难点之一。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法(laser 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LIBS)是一种快速、受样品性质和其他离子干扰小的元素分析方法,可用于液体和固体样品中目标重金属的快速检测分析[12-14]。但在对液体样品进行直接分析时,还存在样品飞溅、样品表面振动以及产生的等离子体寿命短等缺陷[14]。目前,在用LIBS分析液体样品时,常常将液体样品进行固化处理。例如,沉淀富集法采用沉淀剂将液体样品中的重金属沉淀、过滤,并富集到滤膜上,以用于LIBS法检测液体样品中的重金属[15]。但在强酸条件下,有些重金属无法有效沉淀,而强酸废水中的高浓度酸会腐蚀滤膜,不利于沉淀的分离。另外,聚乙烯醇(polyvinyl alcohol,PVA) 加热成膜法也是LIBS分析液体样品时常用的固化方法[16],但因为强酸废水的强腐蚀性,受热条件下会使PVA分解,故无法实现对强酸性废水的成膜固化。因此,亟需研发LIBS分析强酸性废水时对于水样的快速有效固化方法。

    一定浓度的丙烯酸和丙烯酰胺在紫外光照条件下可通过光引发剂引发聚合,长链聚合物之间形成氢键,从而使溶液变成高强度的凝胶材料[17]。受此启发,在强酸废水中添加一定浓度的丙烯酰胺和丙烯酸单体,并加入一定量的光引发剂,通过紫外光照可实现对强酸废水的快速凝胶固化。另外,已有研究表明在样品表面覆上纳米颗粒可极大增强LIBS光谱强度,提高LIBS对样品中目标元素的检测效果 [18-19]。基于此,本课题组研发了一种紫外光照促使强酸废水快速凝胶固化的方法,并采用纳米颗粒增强LIBS对固化后样品进行分析,继而定性定量分析强酸废水中的重金属,分析紫外光照凝胶固化-纳米颗粒对优化LIBS检测方法,提升该方法对强酸性废水中重金属定量分析的检出限、精确性和稳定性,为强酸性废水中重金属的定性定量检测提供新的技术支持。

  • 重金属铜、镍和锌离子标准溶液均为1 000 mg∙L−1,购自国家有色金属及电子材料分析测试中心;丙烯酰胺和丙烯酸均为分析纯,均购于阿拉丁试剂(上海)有限公司;纳米银粉(99.5%,60~120 nm)购买于上海麦克林生化科技有限公司。将纳米银颗粒分散在丙酮中制备成浓度为10 g∙L−1的纳米银颗粒分散液。紫外灯为高压汞灯,功率为400 W,购于北京欣恒瑞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光引发剂2-羟基-4′-(2-羟乙氧基)-2-甲基苯丙酮(98.0%)购自阿拉丁试剂(上海)有限公司,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

  • LIBS系统(Ocean optical,MX2500+)示意图见图1。激光由激光器触发产生,输出波长为1 064 nm,单脉冲最大能量为150 mJ,脉冲宽度为 6~8 ns,脉冲频率为1~15 Hz。光谱仪波长范围 180~1 037 nm,分辨率为 0.1 nm。激光脉冲与光谱仪采集的时间间隔(采集延迟时间)通过数字脉冲延时发生器控制。样品放置于配备位移控制器控制移动的三维位移平台上,操作时避免激光打在样品的同一点,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组成该检测装置的还有:反射镜、聚焦透镜、光纤探头,光纤以及可观测样品表面的CCD显微相机。

  • 强酸性水样用浓度为1 000 mg∙L−1的铜、镍、锌离子标准溶液和浓硫酸(98%)配制。水样的详细固化流程(见图2)如下:1) 10 mL离心管中加入等物质量浓度的丙烯酰胺和丙烯酸,光引发剂(2-羟基-4′-(2-羟乙氧基)-2-甲基苯丙酮)浓度为5×103 mg∙L−1,及强酸性水样至刻度线。在超声仪中混合15 min,并取2 mL混合均匀后的溶液于直径为35 mm的玻璃培养皿中。在功率为400 W的高压汞灯下照射15 min,再冷却固化,将固化后的凝胶样品立即用于LIBS分析;2)同样按照以上步骤固化另一批凝胶样品,在样品表面滴加1 mL纳米银颗粒分散液(溶剂为丙酮,纳米银浓度为1 g·(100 mL)−1),并于通风橱中挥发10 min至干燥状态,使凝胶样品表面覆上一层纳米银颗粒,准备好的样品立即用于LIBS分析。

  • 将固化后的样品放置在LIBS系统的三维位移台中,通过计算机控制三维位移台调整样品位置,使CCD显微相机能够清晰看到样品表面。打开激光控制器输出激光,设置好采集次数、激光能量和延迟时间等仪器参数,并开始数据采集。激光通过光路系统对样品表面进行轰击,激发产生等离子体,等离子体发射出光谱,利用光纤探头收集光谱信号并通过光纤将其传送到光谱仪中,最后利用LIBS光谱分析软件对采集的光谱信息进行处理分析。

  • 水样中Cu2+、Ni2+和Zn2+的浓度均为100 mg∙L−1,硫酸浓度为1.0×105 mg∙L−1。按照图2所示流程,向水样添加浓度为5 mol∙L−1的固化剂(等物质量浓度的丙烯酰胺和丙烯酸)和浓度为5×103 mg∙L−1的光引发剂,进行混合固化。固化剂丙烯酰胺和丙烯酸在紫外光照下,通过光引发剂引发聚合反应,从而生成长链聚合物,过程如图3(a)所示; 生成的长链聚合物支链基团之间可形成氢键,使得长链聚合物之间形成网络结构(见图(3(b)),从而使水样凝胶固化[17,20-21];固化后的样品如图3(c)所示,表明强酸性水样能够很好地被固化。将固化后的样品在激光强度为155 mJ,延迟时间为155 ns的条件下进行LIBS分析。图4表明LIBS对凝胶固化的样品进行击穿产生的光谱强度很弱,无法满足分析要求。因此,需要对凝胶固化后的样品做进一步处理,以增强LIBS对样品分析时发射光谱的强度。

  • 采用在凝胶固化样品的表面覆上纳米银颗粒来进一步研究提高LIBS光谱强度的方法。强酸性水样中的 Cu2+、Ni2+和Zn2+ 浓度仍为100 mg∙L−1,硫酸浓度为1.0×105 mg∙L−1,固化剂(等物质的量的丙烯酰胺和丙烯酸)浓度为5 mol∙L−1。对样品进行紫外光照凝胶固化后,用LIBS分析方法分别检测了表面覆有纳米银颗粒和无纳米银颗粒的凝胶固体样品。LIBS分析时的激光能量为150 mJ,数据采集的延迟时间为155 ns。对LIBS分析得到的光谱进行定性分析,得到Cu(I)、Ni(I) 和Zn(II)的特征谱线分别为324.75、218.64和206.12 nm。同时,凝胶固化样品表面覆有纳米银颗粒后,LIBS激发的Cu(I) 324.75 nm、Ni(I) 218.64 nm 和Zn(II) 206.12 nm光谱强度与无纳米银颗粒情况相比分别提高了5.56、19.31和8.73倍(见图5)。样品表面的显微图像(见图 6)分析表明,凝胶样品表面的纳米银颗粒能极大地提高激光对样品的烧蚀程度,从而增强LIBS光谱的强度。

    分析其作用机理发现:由于样品表面的纳米颗粒能有效提高LIBS强度,激光脉冲与样品表面的纳米银颗粒发生反应,并诱导纳米银颗粒中传导电子的干涉和集体振荡,从而放大了激发产生的磁场;同样纳米颗粒表面附近和纳米颗粒间隙中的电场也增加了,局部电场的增强导致入射激光束的局部强度增加几个数量级,使得样品表面经击穿产生的等离子体中的电子数增加,最终使等离子发射的光谱强度增强[16-17]

  • 酸浓度对分析结果的影响也较大,本研究继续考察了水样中硫酸浓度对样品凝胶固化和纳米银颗粒增强LIBS的影响。配制水样中Cu2+、Ni2+和Zn2+浓度均为100 mg∙L−1,硫酸浓度分别为0.5×105、1.0×105、1.5×105和2×105 mg∙L−1。在经过紫外光照凝胶固化和覆上纳米银颗粒后,在激光强度为150 mJ,延迟时间为155 ns的条件下,对样品进行LIBS分析,得到Cu2+、Ni2+和Zn2+的特征光谱强度。结果表明,随着水样中硫酸浓度的增加,样品经激光激发得到的3种重金属特征光谱的强度均没有明显变化(见图7),即水样中酸浓度不会影响固化样品经LIBS分析得到的光谱强度。这也说明该方法适用于LIBS分析前对不同酸浓度废水的固化处理。

    进一步研究固化剂浓度对固化效果和固化后凝胶样品中重金属含量的影响,配制重金属浓度均为100 mg∙L−1,硫酸浓度为1.0×105 mg∙L−1的水样,在固化剂(等物质的量的丙烯酰胺和丙烯酸)浓度分别为2、3、4、5、6、7、8、9和10 mol∙L−1的条件下,按照图2流程进行固化。结果表明:浓度为2 mol∙L−1时,样品不能固化;经LIBS分析得到在固化剂浓度为6 mol∙L−1时,Cu(I) 324.75 nm、Ni(I) 218.64 nm和Zn(II) 206.12 nm特征光谱强度均最强(见图8)。因此,可确定丙烯酰胺和丙烯酸的最佳浓度为6 mol∙L−1

  • 激光能量和光谱仪数据采集的延迟时间是影响LIBS检测强度的2个重要因素。为得到更好的LIBS检测效果,对LIBS系统中的激光强度和数据采集延迟时间进行了优化。选择经过紫外光照凝胶固化,并覆有纳米银颗粒的样品,在不同的激光强度下进行激光击穿,得到Cu2+、Ni2+和Zn2+的特征光谱强度,通过计算得出信噪比。结果表明:同时分析重金属Cu2+、Ni2+和Zn2+时,最佳的激光能量为120 mJ(见图9(a));在激光能量为120 mJ的条件下,进一步对采集数据的延迟时间进行优化,优化范围为120~200 ns;当延迟时间为155 ns时,LIBS检测Cu2+、Ni2+和Zn2+这3种重金属的信噪比最高(见图9(b))。因此,确定155 ns为光谱仪的最佳数据采集延迟时间。

  • 配制硫酸浓度为1.0×105 mg∙L−1,以及Cu2+、Zn2+和Ni2+的浓度分别为10、25、50、100、150、200和250 mg∙L−1的一系列标准溶液。在最优样品固化条件下,按照图2所示流程进行固化处理,在最佳条件下进行LIBS分析,得出Cu、Zn和Ni 3种重金属的光谱强度;再对不同浓度下3种重金属的LIBS光谱强度进行线性拟合,从而得到其LIBS分析标准曲线。结果表明,Cu、Ni和Zn特征谱线强度在0~250 mg∙L−1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拟合度分别为0.996 3、0.995 8和0.996 2(见图10)。说明采用紫外光照凝胶固化-纳米颗粒增强LIBS分析强酸性废水样品时,所得到的重金属特征谱线的光谱强度与液体样品中重金属的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检出限(limit of detection,LOD)是分析方法中非常重要的参数,表示分析方法对待测元素的最低检测浓度,检出限浓度的计算公式[13]见式(1)。

    式中:CL为检出限浓度;σ为背景信号的标准偏差;S为标准曲线的斜率。

    本实验对空白样品进行50 次 LIBS 光谱数据采集。背景信号的标准偏差(σ)由空白样品经LIBS采集得到的光谱数据计算得到;斜率(S)由所得的标准曲线确定;定量分析校准曲线的主要参数值列于表1。根据表1σS的数值,按照式(1)计算出 Cu2+、Ni2+和Zn2+ 的检出限浓度(CL)分别为 1.489、1.512和 4.886 mg∙L−1

  • 实际强酸废水采集自某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其中含有的硫酸、Zn2+、Cu2+、F、Cl、Al3+、Pb2+和Fe2+的浓度分别为2.04×105、67.77、8.77、1 644.00、10 400.00、17.27、5.61和59.42 mg∙L−1。在实际强酸废水中添加已知浓度的Cu2+、Ni2+和Zn2+,然后按照优化后的固化条件对样品进行处理,在最佳LIBS条件下进行检测,得到水样中Cu2+、Ni2+和Zn2+的浓度,并根据式(2)计算回收率,用以评价该方法对实际废水中重金属检测的准确性,结果如表2所示。

    式中:R为相对标准偏差;C测定为实际测定重金属浓度,mg∙L−1C初始为实际废水中重金属浓度,mg∙L−1C添加为添加的重金属浓度,mg∙L−1

    表2可知,采用紫外光照凝胶固化-纳米颗粒增强LIBS对强酸废水中Cu2+、Ni2+和Zn2+分析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9.00%、91.20%和92.50%。说明此方法对强酸废水中重金属的浓度分析是接近真实浓度的。另外,表2显示3种重金属元素分析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2.21%、10.05%和11.15%,说明该方法分析所得的数据稳定性良好。

  • 1)在紫外光照条件下,强酸性水样中丙烯酰胺和丙烯酸在光引发剂(2-羟基-4′-(2-羟乙氧基)-2-甲基苯丙酮)作用下聚合,并通过氢键作用形成相互交联的长链聚合物网络结构,可在广泛的酸度条件下实现对强酸性废水的高效凝胶固化。

    2)凝胶固化样品表面覆上纳米银颗粒能明显提高LIBS对样品的烧蚀程度,从而提高激发光谱强度。与无纳米银颗粒情况相比,纳米银颗粒显著增强了LIBS激发产生的Cu(I) 324.75 nm、Ni(I) 218.64 nm 和Zn(II) 206.12 nm特征光谱强度。

    3)在优化的固化条件和LIBS系统参数条件下,紫外光照凝胶固化-纳米颗粒增强LIBS 检测强酸性水样中Cu2+、Ni2+ 和Zn2+ 的标准曲线线性良好,检出限分别为1.489、1.512和 4.886 mg∙L−1。实际强酸性废水的加标回收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对强酸性废水中重金属分析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4)紫外光照凝胶固化-纳米颗粒增强LIBS可适用于复杂强酸性废水中重金属元素的快速、准确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为强酸性废水中重金属的快速检测提供新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21)

返回顶部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