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郑酌基, 韩先锋, 尹玉平. 区域创新政策对碳排放的影响: 基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准自然实验[J]. 中国环境科学, 2023, 43(6): 3255-3264.
[2] 成琼文, 杨玉婷.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政策的碳减排效应——基于绿色技术创新和能源结构转型的中介效应[J]. 科技管理研究, 2023, 43(4): 201-210.
[3] 刘文贺. 环境规制对碳排放的影响: 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研究[J]. 投资与创业, 2022, 33(18): 138-141.
[4] ZHAO J, JIANG Q, DONG X, et al. How does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reduce CO2 emissions? Spatial and mediation effects analysis for China[J]. Energy Economics, 2022, 105: 105704. doi: 10.1016/j.eneco.2021.105704
[5] LI Z G, WANG J. The dynamic impact of digital economy on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Evidence city-level empirical data in China[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22, 351: 131570. doi: 10.1016/j.jclepro.2022.131570
[6] 杜建勇, 曹文娸. “双碳”目标下绿色金融发展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J]. 学习论坛, 2022(6): 114-118.
[7] 齐昕, 郭薛南. 新兴经济体国家城镇化发展对碳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J]. 生态经济, 2022, 38(3): 101-108.
[8] LIAO C H, CHANG C L, SU C Y, et al. Correlation between land-use change an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in urban area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3, 10: 1275-1286. doi: 10.1007/s13762-012-0155-2
[9] 李小康, 王晓鸣, 华虹. 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关系及机理研究[J]. 生态经济, 2018, 34(1): 14-19.
[10] 冷红, 肇禹然, 于婷婷. 小城镇土地利用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及优化策略研究: 以浙江省长兴县为例[J]. 现代城市研究, 2022(6): 54-60+66.
[11] 张苗, 吴萌. 土地利用对碳排放影响的作用机制和传导路径分析: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检验[J]. 中国土地科学, 2022, 36(3): 96-103.
[12] 马明义, 郑君薇, 马涛. 多维视角下新型城市化对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影响的时空变化特征[J]. 环境科学学报, 2021, 41(6): 2474-2486.
[13] 蔡苗苗, 赵明, 吴开亚. 上海市城市化水平对碳排放的影响[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7, 44(1): 81-86.
[14] 张雪洁, 王成新, 苗毅, 等. 基于多源数据的城市用地强度对碳排放的影响研究: 以青岛市为例[J].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2022, 38(4): 451-461.
[15] 白晓东. 中国建设用地与能源消费的实证研究[J]. 企业技术开发, 2014, 33(21): 169+171.
[16] YANG C, ZHAO S Q. Scaling of Chinese urban CO2 emissions and multiple dimensions of city size[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23, 857(2): 159502.
[17] 毛熙彦, 林坚, 蒙吉军. 中国建设用地增长对碳排放的影响[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 21(12): 34-40.
[18] 王志远, 廖建军, 陈祖展, 等. 城市用地空间扩张与碳排放的相关效应研究: 以长沙市为例[J]. 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 27(2): 82-88.
[19] 殷贺, 王为东, 王露, 等. 低碳技术进步如何抑制碳排放?: 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J]. 管理现代化, 2020, 40(5): 90-94.
[20] 罗朝阳, 李雪松. 产业结构升级、技术进步与中国能源效率: 基于非动态面板门槛模型的实证分析[J]. 经济问题探索, 2019(1): 159-166.
[21] 徐德义, 马瑞阳, 朱永光. 技术进步能抑制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吗?: 基于面板分位数模型的实证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20, 40(16): 251-259.
[22] 徐新良, 刘纪远, 张树文, 等. 中国多时期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集(CNLUCC)[DS]. 资源环境科学数据注册与出版系统, 2018.
[23] 方精云, 郭兆迪, 朴世龙, 等. 1981—2000年中国陆地植被碳汇的估算[J]. 中国科学D辑, 2007, 37(6): 804-812.
[24] 石洪昕, 穆兴民, 张应龙, 等. 四川省广元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碳排放效应研究[J]. 水土保持通报, 2012, 32(3): 101-106.
[25] 彭永涛, 李丫丫, 卢娜. 中国低碳技术创新特征——基于CPC-Y02专利数据[J]. 技术经济, 2018, 37(7): 41-46.
[26] 张婕, 王凯琪, 张云. 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减排效果——基于低碳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J]. 软科学, 2022, 36(5): 102-108. doi: 10.13956/j.ss.1001-8409.2022.05.15
[27] 温忠麟, 叶宝娟. 中介效应分析: 方法和模型发展[J]. 心理科学进展, 2014, 22(5): 731-745.
[28] BARON R M, KENNY D A. 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 conceptual, strategic, 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999, 51(6): 1173.
[29] 温忠麟, 田雪, 林镜涵. 中介效应的BOOTSTRAP检验方法[J]. 行为科学, 2014, 22(6): 997-1002.
[30] 畅倩, 李晓平, 谢先雄, 等. 非农就业对农户生态生产行为的影响: 基于农业生产经营特征的中介效应和家庭生命周期的调节效应[J]. 中国农村观察, 2020(1): 7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