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徐玲, 武凤钗. 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 28(2): 128 − 132. doi: 10.3969/j.issn.1001-7348.2011.02.028
[2] 曾昭宁, 樊雯. 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23(1): 6 − 10.
[3] 王小平, 王月波, 贾琳琳. 环保产业园区发展的战略及实施路径选择——基于对环保产业园区发展特征分析[J]. 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6(10): 144 − 147.
[4] NIOSI J, PAOLO S, BERTRAND B, et al. National systems of innovation: in search of a workable concept[J]. Technology in Society, 1993, 15(2): 207 − 227. doi: 10.1016/0160-791X(93)90003-7
[5] 孟庆松, 韩文秀. 复合系统协调度模型研究[J]. 天津大学学报, 2000(7): 444 − 446.
[6] 胡恩华, 刘洪. 基于协同创新的集群创新企业与群外环境关系研究[J]. 科学管理研究, 2007(3): 23 − 26. doi: 10.3969/j.issn.1004-115X.2007.03.007
[7] 郑树旺, 徐振磊. 基于PLS的东北三省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及其评价[J]. 科技管理研究, 2016, 36(19): 86 − 93. doi: 10.3969/j.issn.1000-7695.2016.19.016
[8] 范德成, 杜明月. 基于TOPSIS灰色关联投影法的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动态综合评价—以京津冀一体化为视角[J]. 运筹与管理, 2017, 26(7): 154 − 163.
[9] 王洪庆, 侯毅. 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 2017(3): 58 − 63.
[10] 解学梅, 曾赛星. 科技产业集群持续创新能力体系评价—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模型构建和实证研究[J]. 系统管理学报, 2008(3): 241 − 247.
[11] 赵涛, 牛旭东, 艾宏图. 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分析与建立[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2): 69 − 72.
[12] SCHUMPETER J A. The theor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 inquiry into profits, capital, credit, interest, and the business cycle[M]. Transaction Publishers, 1934.
[13] 杜欢.四川省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 南充: 西华师范大学,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