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沉陷区耕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空间特征

郭晓明, 赵同谦. 采煤沉陷区耕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空间特征[J]. 环境工程学报, 2010, 4(12): 2837-2842.
引用本文: 郭晓明, 赵同谦. 采煤沉陷区耕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空间特征[J]. 环境工程学报, 2010, 4(12): 2837-2842.
Guo Xiaoming, Zhao Tongqian. Spatial characters of soil microbial quantities and enzyme activity in coal mining subsided area[J]. 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10, 4(12): 2837-2842.
Citation: Guo Xiaoming, Zhao Tongqian. Spatial characters of soil microbial quantities and enzyme activity in coal mining subsided area[J]. 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10, 4(12): 2837-2842.

采煤沉陷区耕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空间特征

  •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子课题(2006BAC01A01-04)

    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08B440006)

  • 中图分类号: X171.4

Spatial characters of soil microbial quantities and enzyme activity in coal mining subsided area

  • Fund Project:
  • 摘要: 通过野外调查和采样分析,研究了焦作矿区韩王矿沉陷区不同沉陷部位和不同深度耕地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与对照区比较,沉陷区耕地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赋存特征及微生物类群组成比例发生了明显变化。沉陷区表层(0~5 cm)、上层(5~10 cm)、中层(10~20 cm)土壤微生物总数、细菌数量均明显减少,而下层(20~40 cm)土壤微生物总数、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均明显升高。沉陷区表层、上层土壤细菌数量所占微生物总数比例分别降低了20.64%和13.17%,而放线菌数量所占比例分别升高了20.69%和12.66%。沉陷区表层土壤脲酶、蔗糖酶、磷酸酶、脱氢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分别降低了1.5%、17.5%、22.0%、35.3%、20.4%和5.4%。不同沉陷部位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部分酶活性指标空间异质性显著(p<0.05)。沉陷区土壤真菌、放线菌数量、蔗糖酶、磷酸酶、脱氢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活性较对照区均具有不同的垂向分布特征。表明采煤引发的地表沉陷使耕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均发生了显著变化,而这些变化是导致沉陷区耕地退化、生产力降低的重要原因。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651
  • HTML全文浏览数:  786
  • PDF下载数:  1006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9-11-22
郭晓明, 赵同谦. 采煤沉陷区耕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空间特征[J]. 环境工程学报, 2010, 4(12): 2837-2842.
引用本文: 郭晓明, 赵同谦. 采煤沉陷区耕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空间特征[J]. 环境工程学报, 2010, 4(12): 2837-2842.
Guo Xiaoming, Zhao Tongqian. Spatial characters of soil microbial quantities and enzyme activity in coal mining subsided area[J]. 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10, 4(12): 2837-2842.
Citation: Guo Xiaoming, Zhao Tongqian. Spatial characters of soil microbial quantities and enzyme activity in coal mining subsided area[J]. 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10, 4(12): 2837-2842.

采煤沉陷区耕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的空间特征

  • 1. 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武汉 430074
  • 2. 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焦作 454000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子课题(2006BAC01A01-04)

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08B440006)

摘要: 通过野外调查和采样分析,研究了焦作矿区韩王矿沉陷区不同沉陷部位和不同深度耕地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与对照区比较,沉陷区耕地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赋存特征及微生物类群组成比例发生了明显变化。沉陷区表层(0~5 cm)、上层(5~10 cm)、中层(10~20 cm)土壤微生物总数、细菌数量均明显减少,而下层(20~40 cm)土壤微生物总数、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均明显升高。沉陷区表层、上层土壤细菌数量所占微生物总数比例分别降低了20.64%和13.17%,而放线菌数量所占比例分别升高了20.69%和12.66%。沉陷区表层土壤脲酶、蔗糖酶、磷酸酶、脱氢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分别降低了1.5%、17.5%、22.0%、35.3%、20.4%和5.4%。不同沉陷部位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部分酶活性指标空间异质性显著(p<0.05)。沉陷区土壤真菌、放线菌数量、蔗糖酶、磷酸酶、脱氢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活性较对照区均具有不同的垂向分布特征。表明采煤引发的地表沉陷使耕地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均发生了显著变化,而这些变化是导致沉陷区耕地退化、生产力降低的重要原因。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0)

返回顶部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