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化垃圾基本理化性状剖面变化特征研究

赵海涛, 刘平, 王小治, 徐轶群, 王爱礼, 封克. 矿化垃圾基本理化性状剖面变化特征研究[J]. 环境工程学报, 2010, 4(7): 1624-1628.
引用本文: 赵海涛, 刘平, 王小治, 徐轶群, 王爱礼, 封克. 矿化垃圾基本理化性状剖面变化特征研究[J]. 环境工程学报, 2010, 4(7): 1624-1628.
Zhao Haitao, Liu Pin, Wang Xiaozhi, Xu Yiqun, Wang Aili, Feng Ke. Profile characteristics in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aged-refuse[J]. 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10, 4(7): 1624-1628.
Citation: Zhao Haitao, Liu Pin, Wang Xiaozhi, Xu Yiqun, Wang Aili, Feng Ke. Profile characteristics in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aged-refuse[J]. 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10, 4(7): 1624-1628.

矿化垃圾基本理化性状剖面变化特征研究

  • 基金项目:

    江苏省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专项引导资金项目(BM2008140)

  • 中图分类号: X705

Profile characteristics in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aged-refuse

  • Fund Project:
  • 摘要: 矿化垃圾能否作为农业资源被重新利用,除应考虑有效植物营养物质的含量与是否存在有害物质外,还取决于其基本理化性状。对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中经填埋6年、8年、10年后得到的矿化垃圾基本物化性状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矿化垃圾的土粒密度显著小于对照土壤,交换性盐基总量、CEC显著大于对照土壤,pH值和对照土壤基本相当;表层(0~50 cm)矿化垃圾的土粒密度、CEC、交换性盐基总量、pH值的变化幅度依次大于中层(50~100 cm)和下层(100~150 cm);矿化垃圾的理化性状在填埋8~10年后总体趋于稳定。从植物生长的环境角度看,填埋8~10年后的矿化垃圾可以开采后作为植物生长基质、土壤改良剂等农业资源化利用。
  • 加载中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472
  • HTML全文浏览数:  777
  • PDF下载数:  744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09-10-19
赵海涛, 刘平, 王小治, 徐轶群, 王爱礼, 封克. 矿化垃圾基本理化性状剖面变化特征研究[J]. 环境工程学报, 2010, 4(7): 1624-1628.
引用本文: 赵海涛, 刘平, 王小治, 徐轶群, 王爱礼, 封克. 矿化垃圾基本理化性状剖面变化特征研究[J]. 环境工程学报, 2010, 4(7): 1624-1628.
Zhao Haitao, Liu Pin, Wang Xiaozhi, Xu Yiqun, Wang Aili, Feng Ke. Profile characteristics in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aged-refuse[J]. 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10, 4(7): 1624-1628.
Citation: Zhao Haitao, Liu Pin, Wang Xiaozhi, Xu Yiqun, Wang Aili, Feng Ke. Profile characteristics in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aged-refuse[J]. Chines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10, 4(7): 1624-1628.

矿化垃圾基本理化性状剖面变化特征研究

  • 1.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扬州 225009
基金项目:

江苏省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专项引导资金项目(BM2008140)

摘要: 矿化垃圾能否作为农业资源被重新利用,除应考虑有效植物营养物质的含量与是否存在有害物质外,还取决于其基本理化性状。对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中经填埋6年、8年、10年后得到的矿化垃圾基本物化性状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矿化垃圾的土粒密度显著小于对照土壤,交换性盐基总量、CEC显著大于对照土壤,pH值和对照土壤基本相当;表层(0~50 cm)矿化垃圾的土粒密度、CEC、交换性盐基总量、pH值的变化幅度依次大于中层(50~100 cm)和下层(100~150 cm);矿化垃圾的理化性状在填埋8~10年后总体趋于稳定。从植物生长的环境角度看,填埋8~10年后的矿化垃圾可以开采后作为植物生长基质、土壤改良剂等农业资源化利用。

English Abstract

参考文献 (0)

返回顶部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