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城市室外PM2.5污染时空分布及演变特征

范东叶, 王清勤, 赵力, 吴伟伟, 吕行, 范红亚. 典型城市室外PM2.5污染时空分布及演变特征[J]. 环境保护科学, 2021, 47(5): 28-36. doi: 10.16803/j.cnki.issn.1004-6216.2021.05.006
引用本文: 范东叶, 王清勤, 赵力, 吴伟伟, 吕行, 范红亚. 典型城市室外PM2.5污染时空分布及演变特征[J]. 环境保护科学, 2021, 47(5): 28-36. doi: 10.16803/j.cnki.issn.1004-6216.2021.05.006
FAN Dongye, WANG Qingqin, ZHAO Li, WU Weiwei, LYU Xing, FAN Hongya. Spatial-temporal distribution and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outdoor PM2.5 pollution in typical cities[J].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2021, 47(5): 28-36. doi: 10.16803/j.cnki.issn.1004-6216.2021.05.006
Citation: FAN Dongye, WANG Qingqin, ZHAO Li, WU Weiwei, LYU Xing, FAN Hongya. Spatial-temporal distribution and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outdoor PM2.5 pollution in typical cities[J].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cience, 2021, 47(5): 28-36. doi: 10.16803/j.cnki.issn.1004-6216.2021.05.006

典型城市室外PM2.5污染时空分布及演变特征

    作者简介: 范东叶(1990-),男,博士。研究方向:通风与室内颗粒物污染防控。E-mail:fandongye@126.com
  •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07029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778593)
  • 中图分类号: X513

Spatial-temporal distribution and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outdoor PM2.5 pollution in typical cities

  • 摘要: 基于国家监测的室外PM2.5质量浓度大数据,对全国室外PM2.5污染时空分布及典型城市室外PM2.5污染演变趋势进行研究。结果显示,2019年我国室外PM2.5污染分布具有显著的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室外PM2.5污染具有较强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性,华北地区、西南地区、新疆西部等地域大部分城市具有明显的局部空间自相关性。其中,京津冀及周边城市、长江中下游平原、汾渭平原、新疆的和田地区和喀什地区等污染较为严重。哈尔滨、北京、上海、广州和重庆5个典型城市室外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呈下降趋势,室外PM2.5 3年滑动平均浓度不断降低,Spearman秩相关系数为负值且绝对值均大于0.829。
  • 加载中
  • 图 1  近7年重点区域室外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变化

    图 2  2019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室外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分布

    图 3  2019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室外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空间分布

    图 4  2019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室外PM2.5季节平均质量浓度空间分布

    图 5  2019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室外PM2.5日平均质量浓度第95百分位数的分布

    图 6  2019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室外PM2.5日平均质量浓度第95百分位数的空间分布

    图 7  显著性检验判断区间

    图 8  2019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质量浓度的局部空间自相关分布

    图 9  室外PM2.5年均值和3年滑动平均浓度变化情况

    图 10  室外PM2.5日平均质量浓度分布的情况

    表 1  Spearman秩相关系数的临界值

    n临界值$\gamma $
    50.900
    60.829
    70.714
    80.643
    90.600
    100.564
    120.506
    140.456
    160.425
    180.399
    200.377
    220.359
    240.343
    260.329
    280.317
    300.306
       注:n为时间周期的数量;单侧检测的显著性水平为0.05。
    n临界值$\gamma $
    50.900
    60.829
    70.714
    80.643
    90.600
    100.564
    120.506
    140.456
    160.425
    180.399
    200.377
    220.359
    240.343
    260.329
    280.317
    300.306
       注:n为时间周期的数量;单侧检测的显著性水平为0.05。
    下载: 导出CSV

    表 2  PM2.5日平均质量浓度第95百分位数超标(75 μg·m−3)情况

    t/a哈尔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
    PM2.5浓度
    第95百分
    位数/μg·m−3
    超标倍数PM2.5浓度
    第95百分
    位数/μg·m−3
    超标倍数PM2.5浓度
    第95百分
    位数/μg·m−3
    超标倍数PM2.5浓度
    第95百分
    位数/μg·m−3
    超标倍数PM2.5浓度
    第95百分
    位数/μg·m−3
    超标倍数
    20141801.402272.031220.63950.271460.95
    2015 220↑1.93 231↑2.081180.57950.271370.83
    20161240.652071.761020.3672达标1030.37
    2017 197↑1.631531.04 800.0772达标 123↑0.64
    20181060.411320.76 83↑0.1169达标 770.03
    2019 141↑0.881050.40 790.0560达标 91↑0.21
       注:↑为PM2.5日平均质量浓度第95百分位数相比上一年出现反弹的情况。
    t/a哈尔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
    PM2.5浓度
    第95百分
    位数/μg·m−3
    超标倍数PM2.5浓度
    第95百分
    位数/μg·m−3
    超标倍数PM2.5浓度
    第95百分
    位数/μg·m−3
    超标倍数PM2.5浓度
    第95百分
    位数/μg·m−3
    超标倍数PM2.5浓度
    第95百分
    位数/μg·m−3
    超标倍数
    20141801.402272.031220.63950.271460.95
    2015 220↑1.93 231↑2.081180.57950.271370.83
    20161240.652071.761020.3672达标1030.37
    2017 197↑1.631531.04 800.0772达标 123↑0.64
    20181060.411320.76 83↑0.1169达标 770.03
    2019 141↑0.881050.40 790.0560达标 91↑0.21
       注:↑为PM2.5日平均质量浓度第95百分位数相比上一年出现反弹的情况。
    下载: 导出CSV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095—2012[S].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6.
    [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ir quality guidelines—Global update 2005, particulate matter, ozone, nitrogen dioxide and sulfurdioxide[EB/OL]. [2020-11-02]. https://www.euro.who.int/_data/assets/pdf_file/0005/78638/E90038.pdf.
    [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2013中国环境状况公报[EB/OL]. (2014-05-27)[2020-11-02]. http://www.mee.gov.cn/hjzl/sthjzk/zghjzkgb/201605/P020160526564151497131.pdf.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2014中国环境状况公报[EB/OL]. (2015-05-29)[2020-11-02]. http://www.mee.gov.cn/hjzl/sthjzk/zghjzkgb/201605/P020160526564730573906.pdf.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2015中国环境状况公报[EB/OL]. (2016-06-01)[2020-11-02]. http://www.mee.gov.cn/hjzl/sthjzk/zghjzkgb/201606/P020160602333160471955.pdf.
    [6]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2016中国环境状况公报[EB/OL]. (2017-06-05) [2020-11-02]. http://www.mee.gov.cn/hjzl/sthjzk/zghjzkgb/201706/P020170605833655914077.pdf.
    [7]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2017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EB/OL]. (2018-05-31)[2020-11-02]. http://www.mee.gov.cn/hjzl/sthjzk/zghjzkgb/201805/P020180531534645032372.pdf.
    [8]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2018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EB/OL]. (2019-05-29) [2020-11-02]. http://www.mee.gov.cn/hjzl/sthjzk/zghjzkgb/201905/P020190619587632630618.pdf.
    [9]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 2019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EB/OL]. (2020-06-02)[2020-11-02]. http://www.mee.gov.cn/hjzl/sthjzk/zghjzkgb/202006/P020200602509464172096.pdf.
    [10] IQAirAirVisual. 2018 world air quality report. [EB/OL]. (2019-03-05)[2020-11-02]. http://iqair.com/world-most-polluted-cities.
    [11] 王清勤, 李国柱, 赵力, 等. 建筑室内细颗粒物(PM2.5)污染现状、控制技术与标准[J]. 暖通空调, 2016, 46(2): 1 − 7.
    [12]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mbient (outdoor) air pollution [EB/OL]. (2018-05-02)[2020-11-02].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ambient-(outdoor)-air-quality-and-health.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 HJ 633—2012[S].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6.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 HJ 663—2013[S].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13.
    [15] 孟斌, 王劲峰, 张文忠, 等. 基于空间分析方法的中国区域差异研究[J]. 地理科学, 2005, 25(4): 393 − 400. doi: 10.3969/j.issn.1000-0690.2005.04.002
    [16] ANESLLIN L. Local indicators of spatial association-LISA[J]. Geographical Analysis, 1995, 27(2): 93 − 115.
  • 加载中
图( 10) 表( 2)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970
  • HTML全文浏览数:  2970
  • PDF下载数:  33
  • 施引文献: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0-11-27
  • 刊出日期:  2021-10-20

典型城市室外PM2.5污染时空分布及演变特征

    作者简介: 范东叶(1990-),男,博士。研究方向:通风与室内颗粒物污染防控。E-mail:fandongye@126.com
  •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13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07029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778593)

摘要: 基于国家监测的室外PM2.5质量浓度大数据,对全国室外PM2.5污染时空分布及典型城市室外PM2.5污染演变趋势进行研究。结果显示,2019年我国室外PM2.5污染分布具有显著的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室外PM2.5污染具有较强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性,华北地区、西南地区、新疆西部等地域大部分城市具有明显的局部空间自相关性。其中,京津冀及周边城市、长江中下游平原、汾渭平原、新疆的和田地区和喀什地区等污染较为严重。哈尔滨、北京、上海、广州和重庆5个典型城市室外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呈下降趋势,室外PM2.5 3年滑动平均浓度不断降低,Spearman秩相关系数为负值且绝对值均大于0.829。

English Abstract

  • 国家高度重视大气雾霾治理,于2012年2月29日发布了国家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1](以下简称“空气质量新标准”),并于2016年6月1日起在全国正式实施。该标准调整了环境空气功能区分类,首次增设了PM2.5浓度限值,收紧了PM10浓度限值,并针对一类区、二类区室外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对应设置了一级(15 μg/m3)和二级(35 μg/m3)浓度限值要求。于2013~2015年陆续完成了空气质量新标准监测工作。监测期间重点区域室外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1-9],见图1

    图1可知,2013~2017年京津冀地区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长三角地区2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和珠三角地区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室外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分别降低了39.62%、34.33%和27.66%,且京津冀地区连续5年全年以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污染天数最多。

    2015~2017年珠三角地区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室外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均低于空气质量新标准的二级浓度限值,但其余地区室外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均大于标准限值35 μg/m3。2018年7月3日,国务院印发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国发〔2018〕22号),并要求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等为重点区域,持续开展室外大气污染防治行动。其中,2018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汾渭平原11个城市室外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60、44和58 μg/m3,分别超标0.71、0.26和0.66倍;2019年3大区域室外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57、41和55 μg/m3,分别超标0.63、0.17和0.57倍。

    近年来,我国在大气污染治理的工作中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室外空气质量及标准限值仍存在一定差距。世界空气质量报告[10]显示,2018年全球73个地区中仅10个地区的室外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不超过10 μg/m3,我国大陆地区室外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为41.2 μg/m3,排名倒数第12。我国室外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二级限值仅为WHO过渡期第一阶段的浓度,一级限值为WHO过渡期第三阶段的浓度,初步与国际接轨[11]。《世界卫生组织空气质量准则》[2]估计,将目前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室外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从35降到10 μg/m3,与空气污染有关的死亡人数可减少约15%[12]。我国室外空气质量若要满足WHO指导值要求,大气污染治理任务仍有较长的路要走。

    本研究从全国尺度、城市群尺度、城市尺度等对室外PM2.5的污染特点、时空分布差异性以及典型城市室外PM2.5污染的演变趋势及达标情况等进行研究,旨在掌握2019年室外PM2.5污染时空分布格局以及典型城市室外PM2.5污染演变特征,对我国室外PM2.5污染的联防联控提供一定参考。

    • 选取地级及以上城市室外PM2.5日平均质量浓度为研究对象,室外PM2.5日均值浓度所用数据源于中国空气质量在线监测分析平台。其中,以库尔勒市的监测数据代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儋州、三沙市以及港澳台因无相关的数据未将其统计在内。

      对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室外PM2.5污染时空分布进行分析时,室外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等级划分参照了WHO的标准[2],PM2.5日平均质量浓度等级划分参照了行业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633—2012》[13]。其中,HJ633—2012将空气质量指数分为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6种类别;相应的PM2.5日均浓度范围为0~35、35~75、75~115、115~150、150~250和>250 μg/m3

    • PM2.5超标倍数[14]计算,见式(1)。

      式(1)中,B为PM2.5的超标倍数;c为PM2.5的浓度值,μg/m3S为PM2.5的浓度限值,μg/m3

    • PM2.5日达标率计算式,见式(2)。

      式(2)中,D为PM2.5的达标率;Ai为PM2.5的达标天数;Aj为PM2.5的有效监测天数。

    • 将PM2.5浓度序列按数值大小排序,排序后的浓度序列为{${X_{(i)}}$$i$=1,2,···n}。

      计算第P百分位数${m_p}$的序数k,序数k计算式,见式(3)。

      式(3)中,kp%位置对应的序数;n为PM2.5浓度序列中的浓度值数量。

      P百分位数计算式,见式(4)。

      式(4)中,sk的整数部分,当k为整数时,sk相等。

    • 2019年,33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室外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介于7~109 μg/m3之间,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的平均值为(37±14) μg/m3。其中,仅有8个城市的室外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不超过WHO指导值,14个城市的室外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不超过WHO目标值(IT-3),69个城市的室外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不超过WHO目标值(IT-2),173个城市的室外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不超过WHO目标值(IT-1);仍有162个城市室外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超出空气质量新标准二级限值要求,占所有地级及以上城市的48.36%。2019年全国33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室外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的分布情况,见图2

      2019年全国33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室外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的空间分布,见图3

      图3可知,西南地区、华南地区、内蒙古自治区等地域的大部分城市室外PM2.5污染较轻,而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低于10 μg/m3的城市相对较少,主要分布在西藏的林芝地区、阿里地区、新疆的阿勒泰地区、青海的玉树州、内蒙古的锡林郭勒盟等。京津冀及周边城市、长江中下游平原、汾渭平原、东北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地域的大部分城市室外PM2.5污染较为严重,这与该地区的污染物排放、能源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地形地貌、气象条件等密切相关。其中,新疆和田地区的室外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高达109 μg/m3,喀什地区室外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达88 μg/m3

    • 将2019年划分为4个季节,即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及1~2月为冬季。2019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室外PM2.5季节平均质量浓度空间分布情况,见图4

      图4可知,室外PM2.5质量浓度的空间分布具有较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征,即冬季污染最为严重,其次是春季、秋季,夏季污染最轻。春、夏、秋、冬4个季节室外PM2.5季节平均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7~154、5~102、6~99和6~139 μg/m3,PM2.5季节平均质量浓度的算术平均值分别为35、21、33和58 μg/m3

      春季时,河北、山东、江苏、安徽、山西、陕西和新疆等地区2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室外PM2.5季节平均质量浓度较高,均超出50 μg/m3;夏季时,除新疆的和田、喀什地区外,其他城市室外PM2.5质量浓度均较低,大部分城市的室外PM2.5季节平均质量浓度低于35 μg/m3;秋季时,室外PM2.5质量浓度较高的地区分布与春季类似,且在其基础上东部向华南地区进行扩展,东北地区污染严重的城市数量有所减少;冬季时,室外PM2.5污染较为严重,室外PM2.5重污染区域主要分布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汾渭平原、成渝地区、新疆的和田地区和喀什地区以及东北地区的部分城市等。一年四季中,新疆的和田、喀什等地区污染均较为严重,这与该地区多风沙有关;其中,中国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受沙尘天气过程影响城市空气质量评价补充规定》指出,城市PM10小时浓度持续2个小时超过600 μg/m3或持续1个小时超过1 000 μg/m3情况时,可判定为沙尘天气,2019年和田地区PM10日均浓度超过600 μg/m3达33 d。而西藏、内蒙古的锡林郭勒盟等地区室外PM2.5污染相对较轻,室外空气质量较好。

    • 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室外PM2.5日平均质量浓度第95百分位数介于12~275 μg/m3之间,平均值为(87±41) μg/m3,其中处于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的城市数量呈单峰分布,峰值位于35~75 μg/m3区间,且147个城市室外PM2.5日平均质量浓度第95百分位数均为优良水平。2019年全国33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室外PM2.5日平均质量浓度第95百分位数的分布情况,见图5

      行业标准《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 663—2013》[14]将PM2.5日平均质量第95百分位数作为环境空气质量年评价的指标之一。2019年全国33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室外PM2.5日平均质量浓度第95百分位数达标率仅占43.9%。其中,新疆和田地区的室外PM2.5日平均质量浓度第95百分位数最大,超出标准限值(75 μg/m3)的2.67倍;北京室外PM2.5日平均质量浓度第95百分位数达到105 μg/m3,超出标准限值的0.40倍;石家庄室外PM2.5日平均质量浓度第95百分位数为180 μg/m3,超出标准限值的1.40倍。

      2019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室外PM2.5日平均质量浓度第95百分位数的空间分布,见图6

      图6可知,室外PM2.5日平均质量浓度第95百分位数满足标准限值的城市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华南地区、青海省、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等地域,超出标准限值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京津冀及周边城市、长江中下游平原、汾渭平原、成渝地区、新疆及东三省部分地区等地域。这也反映了室外PM2.5污染具有较强的随机性、时变性和区域性等特点。

    • Moran于1948年提出Moran's I系数,用于研究区域内相邻空间单元的相关性,并确定全局空间分布模式。本研究采用该方法对2019年全国室外PM2.5质量浓度进行空间自相关性分析。其计算过程,见式(5~6)[15]

      式(5~6)中,n为统计城市的数量,个;$ {x_i} $$ {x_j} $分别为第ij城市室外PM2.5质量浓度,μg/m3$ \overline x $为城市室外PM2.5质量浓度的平均值,μg/m3$ {w_{i,j}} $为城市的空间权重矩阵,考虑到室外PM2.5污染在空间上是连续分布且不受行政区划约束,在空间自相关性分析时选取反距离权重法。即:所研究区域上的效应不仅发生在邻接的单元中,而且还在一定距离范围内存在空间相互作用。

      Moran's I系数在−1~1之间分布。当I介于0~1之间时,表明城市室外PM2.5质量浓度存在正相关关系;当I=0时,表明城市室外PM2.5质量浓度不存在任何关系;当I介于−1~0之间时,表明城市室外PM2.5质量浓度存在负相关关系。

      采用正态分布假设条件时,可对统计量进行显著性检验。本研究采用Z标准统计量对其显著性进行检验,见式(7~9)。

      式(7~9)中,$ E\left[ I \right] $为理论期望值,$ V\left[ I \right] $为方差。显著性检验判断方法,见图7

      经计算,2019年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的Moran's I值为0.70,介于0~1之间;ZI为33.46,P为0.00。2019年PM2.5日平均质量浓度第95百分位数的Moran's I值也为0.70,介于0~1之间;ZI为33.11,P为0.00。这说明2019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室外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和PM2.5日平均质量浓度第95百分位数均以显著的空间集聚形式进行分布。

    • 全局空间相关可较好的反应全国城市室外PM2.5质量浓度的空间分布及相关性聚集,但不能反应局部空间的聚集情况及异常值信息。ANSELIN[16]提出局部Moran's I系数,可用于分析全国城市室外PM2.5质量浓度局部空间的自相关性,见式(10~11)。

      式(10~11)中,n为统计城市的数量,个;$ {x_i} $$ {x_j} $分别为第ij城市室外PM2.5质量浓度,μg/m3$ \overline x $为城市室外PM2.5质量浓度的平均值,μg/m3$ {w_{i,j}} $为空间权重矩阵。

      局部Moran's I系数检验也采用Z标准统计量对其显著性进行检验,见式(12)。

      式(12)中,$ E\left[ {{I_i}} \right] $为理论期望值,$ V\left[ {{I_i}} \right] $为方差。在5%显著水平下,若$ {Z_{Ii}} \gt 1.96 $且该城市和临近区域的室外PM2.5质量浓度高于平均值,属于“热点”,即“高高关联”(High-High);$ {Z_{Ii}} \gt 1.96 $且该城市和临近区域的室外PM2.5质量浓度低于平均值,属于“冷点”,即“低低关联”(Low-Low)。若$ {Z_{Ii}} \lt $−1.96,说明呈负相关关系,PM2.5高质量浓度被低质量浓度环绕,则为“高低关联”(High-Low);PM2.5低质量浓度被高质量浓度环绕,则为“低高关联”(Low-High);被称为异常值区域。若$ {Z_{Ii}} $=0,则表示随机分布。

      利用局部Moran's I系数分析2019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室外PM2.5质量浓度局部空间自相关的分布情况,见图8。局部空间自相关分类包括高—高、高—低、低—高、低—低、不显著,即热点、空间异常值、冷点和不显著区域。

      图8可知,2019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室外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和日平均质量浓度第95百分位数的局部空间自相关分布类似,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和新疆地区,包括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南部、安徽北部、江苏西北部和新疆西部等地域的大部分城市,表明该地区室外PM2.5污染整体较为严重;冷点区域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华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部分城市,包括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福建、广东和内蒙古的锡林郭勒盟、黑龙江的大兴安岭等地区的大部分城市,表明该地区室外PM2.5污染整体较轻;新疆的阿勒泰地区为空间异常值,说明其周围城市室外PM2.5污染较严重;其他城市之间的自相关性不太显著。

    • 2014~2019年,哈尔滨、北京、上海、广州和重庆室外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其波动范围分别为39~72、42~85、34~54、30~48和36~63 μg/m3。5个城市近6年室外PM2.5质量浓度的变化规律,见图9

      相比2014年,2015年哈尔滨、北京、上海、广州和重庆5个城市室外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变化率分别为−4.17%、−5.88%、3.85%、−18.75%和−12.70%;相比2015年,2016年5个城市室外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变化率分别为−26.09%、−8.75%、−16.67%、−7.69%、−1.82%;相比2016年,2017年5个城市室外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变化率分别为13.73%、−20.55%、−13.33%、−2.78%、−6.67%;相比2017年,2018年5个城市室外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变化率分别为−32.76%、−17.24%、−12.82%、−5.71%、−20.00%;相比2018年,2019年5个城市室外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变化率分别为5.13%、−12.50%、2.94%、−9.09%、5.56%。其中,2019年哈尔滨、北京、重庆室外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超出空气质量新标准二级浓度限值0.17倍、0.20倍、0.09倍,上海、广州均满足二级浓度限值要求。

      2019年2月2日,北京印发并实施了《北京市污染防治攻坚战2019年行动计划》,并首次增设“PM2.5 3年滑动平均浓度”作为空气质量评价指标,其含义是指连续3个自然年PM2.5年均浓度的算术平均值。该指标能够中和气象因素的影响,更好地反映室外PM2.5质量浓度变化趋势。图9可知,2014~2019年哈尔滨、北京、上海、广州和重庆室外PM2.5 3年滑动平均浓度均有所降低,分别降低了28.13%、37.97%、28.00%、19.51%、29.82%,说明我国大气污染治理效果显现。

    • 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变化趋势可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14]进行判断,见式(13)。

      式(13)中,${\gamma _s}$为Spearman秩相关系数;n为时间周期的数量,n≥5;${X_j}$为周期j按时间排序的序号,1≤${X_j}$n${Y_j}$为周期j内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按数值升序排序的序号,1≤${Y_j}$n。本文中n=6。

      计算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绝对值与临界值相比较[14],见表1

      如果其绝对值大于表中临界值,表明统计时间内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变化趋势具有统计意义。${\gamma _s}$为正值时,表示统计时间内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有上升趋势;${\gamma _s}$为负值时,表示统计时间内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有下降趋势。如果Spearman秩相关系数绝对值小于表中临界值,表示统计时间内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基本无变化。

      分别对哈尔滨、北京、上海、广州和重庆的Spearman秩相关系数进行计算,其秩相关系数分别为−0.886、−1、−0.886、−1、−1。表1可知,绝对值均大于0.829,且为负值。由此可以看出,近6年哈尔滨、北京、上海、广州和重庆室外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为下降趋势。

    • 哈尔滨、北京、上海、广州和重庆5个城市近6年室外PM2.5日平均质量浓度的分布情况,见图10

      图10可知,2014~2019年哈尔滨室外全年优良天数增加了74 d,达标率增加了20.3%;北京室外全年优良天数增加了111 d,达标率增加了30.4%;上海室外全年优良天数增加了41 d,达标率增加了11.2%;广州室外全年优良天数增加了37 d,达标率增加了10.2%;重庆室外全年优良天数增加了70 d,达标率增加了19.2%。

      哈尔滨、北京、上海、广州和重庆近6年室外PM2.5日平均质量浓度第95百分位数超标情况,见表2

      表2可知,哈尔滨近6年室外PM2.5日平均质量浓度第95百分位数均超标,并分别于2015、2017、2019年在上一年的基础上污染有所加重。北京近6年室外PM2.5日平均质量浓度第95百分位数均超标,除2015年外逐年降低。上海近6年室外PM2.5日平均质量浓度第95百分位数均超标,除2018年外逐年降低。广州2014~2015年室外PM2.5日平均质量浓度第95百分位数均超标,但近四年均低于标准限值75 μg/m3。重庆近6年室外PM2.5日平均质量浓度第95百分位数也均超标,且分别于2017、2019年在上一年的基础上污染有所加重。

    • 本文基于ArcGIS将空间统计与历史监测数据相结合,对33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室外的PM2.5污染时间序列分布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并利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的方法对PM2.5污染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同时,以哈尔滨、北京、上海、广州和重庆5个典型城市为研究对象,对室外PM2.5污染的演变趋势及达标情况进行评估。

      (1)基于ArcGIS将空间统计与室外PM2.5监测数据相结合,获得了2019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室外PM2.5污染时空分布图。其中,全国室外PM2.5污染分布具有显著的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京津冀及周边城市、长江中下游平原、汾渭平原、新疆和田地区和喀什地区等污染较为严重。

      (2)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室外PM2.5污染具有较强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性,华北地区、新疆西部、西南地区等地域大部分城市具有明显的局部空间自相关性。其中,华北地区、新疆西部等呈“H-H”分布,西南地区、福建、广东、内蒙古的锡林郭勒盟、黑龙江的大兴安岭等呈“L-L”分布。

      (3)室外PM2.5 3年滑动平均浓度变化规律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值表明,哈尔滨、北京、上海、广州和重庆5个典型城市室外PM2.5年平均质量浓度呈下降趋势,国家大气环境治理成效显著。但近6年典型城市室外PM2.5质量浓度第95百分位数也存在反弹现象。

      (4)室外PM2.5污染主要受自然条件、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交通运输结构等影响,如新疆部分地区多为沙尘气候、供热地区或工业区的燃烧物燃烧会排放颗粒物等,大气污染治理时还需因地制宜的进行联防联控。

    参考文献 (16)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